儿时推开窗抬头就能看到的璀璨星空,如今已难得一见。何时才能再见璀璨星空?今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寻找璀璨星空,并且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分析城市夜空的光污染情况。
实地观测城市中心比郊区观测点天光亮度高出25倍,郊区相隔五公里,天光也相差3倍。
实践团队在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观测,分别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观星“圣地”——南汇嘴观海公园;临近上海天文馆(在建)的滴水湖;位于市中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经实测发现,从南汇嘴到滴水湖,虽然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但天光亮度却相差近3倍。而位于市中心的徐家汇地区,更是比南汇嘴的天光亮度高出了25倍。
此外,实践团队还分析佘山观测站1.56米望远镜近20年的数据发现,从1994年到2011年,佘山地区天光亮度竟增加了170倍。
据悉,在多年的实践中,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团队走访了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贵州射电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云南天文台等观测台址,实践历时500余小时,总计覆盖1000余人次。
城市的天空太亮,这也对天文观测等科研工作也带来了巨大影响。以坐落于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米望远镜为例,该望远镜的设计、制造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佘山地区夜天光越来越亮,严重影响了望远镜的观测。上海天文台于2008年在浙江天荒坪新建了一个观测站。
近日,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举行研讨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就实践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此次实践调研结果,结合了各位代表、委员、专家的意见,实践团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科学用光。通过添加灯罩来减少杂散光是一个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减少深夜不必要的照明在降低了光污染的同时也实现了节能减排。
二是建议开辟夜天光保护区,建立“观星公园”。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城市里稀有的璀璨星空将会是迷人的、震撼的、直击心灵的。因此,建议在经济尚未发展起来的某些小的区域开辟夜天光保护区,建立“观星公园”,比如把“南汇嘴观海公园”改名为“南汇嘴观海观星公园”,并科学控制周边的灯光,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市民前往。
作者:储舒婷 章龙飞 王佳琪 梁钦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均为上海交通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