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高考考生和家长们大都已经启动志愿酝酿。对于高考招生,考生能够主动作为的环节主要是考试和填报志愿。现在考试已全部结束,成绩已成定局,能够主动去做,并且有助优化结果的主要是准确填报志愿了。
几点建议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是宏观了解政策。招生专业目录的前20页概括介绍了2020年上海高考招生的基本政策,考生和家长应当逐篇研读,通晓志愿设置要义、志愿填报办法和需要规避的风险。特别是体检结果存在志愿限制的考生,一定要比对自身情况,细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拟报高校的招生简章规定,避免误填无法录取的专业。
二是相对准确定位。以本人成绩和位次为中心定位,往上往下各多看10来分或一两千名,这一范围内涉及到所有可填志愿都算相对准确定位。
因为,每位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个人位次是选择志愿的基础。但每个成绩和位次并非严格对应某一个或某几个院校专业组。考生们参考的往年录取信息是往届考生选择和排序的结果,因此不可机械理解成什么分数只能录取什么学校。
三是拉伸填报批次。不应只将填报重点集中于本科普通批,尽管那确实是志愿填报的重中之重。考生应当将志愿填报的视野扩大到所有批次,凡是能够填报的批次都不要轻易放过。
一般来说,成绩超过特控线的考生,都应当尝试填报预先报名成功的综合评价批次院校专业组;零志愿批次录取难度极高,但考生填报没有任何副作用;本科提前批不应被忽视,很多学校的提前批专业录取分数要比本科普通批次同类学校分数低,这是性价比很高的“价值洼地”;农村户籍成绩中上的考生应当高看一眼地方农村计划批次中的中意院校。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不要“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若非特别中意某个往年低分的院校专业组,选择本科普通批之前批次的志愿,通常应当高于本人在本科普通批中的相对准确定位,否则不是明智之选。
四是重视外省院校。放眼全国寻找合适的志愿有利于自己梦想成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地文化不断交融、交通通讯加速便捷,以相对较低分数考取外省更加优质高校与专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选择。地处交通便利和信息发达大城市、学科具有比较优势的外省高校尤其值得关注与考虑。
五是符合科目要求。2020年起,国家推出高考招生新版科目要求,对全国每所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规定了入读科目条件,考生的选科必须与之匹配才能填成志愿。
上海2020年高考招生中的3.8万左右本科计划中,近2万个不限科目要求,任意选科的考生都能填报。但其他1.8万个计划因专业属性而被赋予了特定的科目要求,选科相符的考生方有填报资格,其中尤以物理为最。具有物理选考成绩的考生,志愿填报面非常宽。由于单向流动限制,没有选考物理的高分考生无法进入提出物理要求的志愿领地,物理考生在竞争对象有限的院校专业组中排布志愿,显然更能获得相对满意的成功结果。对于总分偏低的物理考生更要珍惜这一“录取福利”。
六是优化志愿顺序。本科普通批给出考生24个志愿机会。根据平行志愿的特性,这24个志愿是平行关系,但仍有先后秩序。在本科普通批投档时,操作系统将所有参与投档考生按高考成绩高低进行排序,从成绩最高考生开始检索志愿,检索顺序从该名考生填报的第一个志愿逐个往后开展,凡是检索到尚未投档满额的志愿就意味着投档成功。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填报多个平行志愿时,应当检查这些志愿的前后排序。一般可以将所选志愿按照往年录取分数高低进行大致排序,往年录取分数相差不大的志愿建议根据本人倾向程度确定先后,特别喜欢的志愿可以向前优化,甚至可以提升到第一志愿位置。据此形成的本科普通批定版志愿,查其往年录取分数,应当连成一条总体由高往低延伸、但也可能局部起伏的分数曲线。
作者:刘玉祥(作者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