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各高校的校长、院士、招办主任等轮番直播为学校 “打call”,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密集进行今年的线上招生宣讲。距离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不到20天,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地提醒,高考“下半场”,考生与其纠结考得好或不好,不如尽早了解学校和相关专业,酝酿志愿,避免留下遗憾。
招录工作整体延后,应尽早熟悉流程和高校专业
今年受疫情影响,普通高校秋季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工作整体延后,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称,根据日前发布的招考日程,7月30日上午10:00—8月1日下午2:00,考生填报本科阶段志愿,包括含综合评价批次。
“从今年4月至今,上海2020年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仍持续开放,学生可在熟悉政策的基础上拟定志愿信息、熟悉流程,为高考后的正式填报做好准备。”该负责人表示,“7月18日左右,今年的院校专业目录将发放到考生手中,在此之前考生可以先熟悉招生政策,参考往年的情况酝酿志愿填报草案”。
从往年的填报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在普通批次只填七八个志愿,非常可惜。考生应尽量从高到低填满24个本科普通批次志愿,把握好志愿选择主动权,不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该负责人还表示,约半数上海考生基本不考虑外地院校。“考生不妨放宽视野,考虑报考长三角或其他外省市的双一流高校,根据往年招录情况,其实有不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今年也是强基计划实行的第一年,7月28日—8月5日各试点高校将组织校测,并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今年,上海预计将有千余名考生入围校测,由于最终能被录取的考生只占入围人数1/4,所以入围考生仍要提早规划好本科其他批次志愿。”
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专业,首批双学士学位项目实行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线上招生宣讲会上,今年首次招生的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以及上海首批双学士学位项目等成为吸睛亮点。
新增专业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占比最高。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有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等8所高校。而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立达学院等7所高校,均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新增的医学相关专业今年也备受关注。比如,复旦大学今年新增口腔医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新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上海理工大学新增康复工程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新增中医学(屠呦呦班)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而首批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也将陆续开启招生。以东华大学获批的艺工融合的纺织品设计专业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为例,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顾伯洪告诉记者:“主要联合了纺织工程和设计学两个专业,今年预计招录四五十人左右,按理工科的标准录取后,再筛选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并将在今后两年中根据学生的志向和成绩考核形成动态调整。”
选择学校和专业,兴趣是第一原则
今年,考生们多了不少新增专业可选,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考生在填报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选考科目是否符合高校专业的要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教育部给出的高校专业选科“官方指南”,今年要求必选物理的专业数量从5%上升至20%,还有半数专业要求选考物理或化学或生物。他建议,选考物理的考生不要浪费自己的优势,应结合自身兴趣、考虑填报对物理有要求的专业。
该负责人也表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兴趣是第一原则。本科学习时所处大学的氛围很重要,毕竟在专业方面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要认识到,冷热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简单否定其他大类的志愿。”
作者:储舒婷
编辑:沈秋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