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版,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共产党人张人亚用生命守护《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诠释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守护和对信仰的忠诚。昨天,在“新时代答卷人——上海市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上,上海高校的师生代表演绎的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两幕情景剧感动了现场诸多观众。这场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的活动,也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如何用好红色资源等丰富的思政素材,办活思政教育?上海给出了自己的“新答卷”:深入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以铸魂、强师、提质、厚基“四大工程”确保思政工作“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据悉,在沪上15所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正逐步向全市所有高校推广,将活的理论、活的实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堂鲜活的思政课,诠释共产党人理想和忠诚
昨天,有关《共产党宣言》的两幕情景剧是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学生自己编剧、排演。同时,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学校的师生代表通过情景讲述、现场教育、朗诵、歌曲等多形式再现了感人的故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身先示范,带领着高校师生代表重温入党誓言。
开门办思政,将红色资源等各类丰富的资源引入思政大课堂,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近年来着力推进的工作之一。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说,在党的初心之地举办的主题活动,诠释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忠诚,这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七一”党课,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政大课,更是上海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开门办思政”的有益探索。
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
围绕铸魂、强师、提质、厚基,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上海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让“开门办思政”的活力更足、合力更强。
2019年秋季学期,上海在全市15所示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课程推出后,成为大学生追捧的“金课”。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认为,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教师必须自己首先把理论吃透、真懂真信,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论讲“透”,把课堂讲“活”,真正把思政课上到学生心坎里,引导大学生从“知其然”拓展为“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
上海市各高校在“行走的课堂”基础上,推出“信仰之路——上海师生国情教育暑期研学实践”。围绕“学深悟透新思想”,聚焦“铭记党的奋斗历程不忘初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深刻认识开发开放”“深化企业改革”“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保留文化记忆 传承历史文脉”“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等主题开展实践研修。
据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下半年还将围绕“迎接建党百年”和“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上海高校红色往事丛书》编撰、“给00后讲讲小康社会”主题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2020年大学生校园歌会等活动,让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答卷人”的鲜亮底色,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激励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吴金娇,姜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