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南幼儿园的孩子们进校门先洗手
6月2日,上海公办托幼机构将开园。
终于迎来了小“神兽”们归笼的日子,如何做好与孩子分离的心理建设,科学地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今天(30日),上海市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龚敏做客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项目,就如何“迈好入园第一步”,为宝爸宝妈们纾忧解难。
“入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入社会的开始,也是孩子和爸爸妈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又离开了熟悉的人,孩子难免会感到不适应。作为家长,也要及时完成角色转变,和孩子共同走好第一步。”回顾多年工作经历,龚敏直言,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的提前准备和培养意识很重要。
▲每年开学季,乌南幼儿园的孩子们担当起志愿者的角色,引导家长们参观校园
家长应该这样给出心理暗示: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可爱
每到开学日,龚敏总能见到一些喜忧参半,心情复杂的小班孩子。问起原因,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开学能见到小伙伴们当然很开心,但是想到要被老师们管,便觉得开心大打折扣。
有趣的是,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少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给出了另一种回答:“在家里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在幼儿园里是不可以的。”龚敏解读说,大班的孩子一针见血地形容出了家里和幼儿园的区别。幼儿园里就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有所约束。“虽然家长、孩子和教师对幼儿园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教育的初心,让三者紧密联结在一起。”
为什么会出现被老师“管”的感觉?龚敏也直言,这与家长在家给孩子的暗示有关。“很多家长单纯地认为,幼儿园是一个代替他们管孩子的地方。殊不知,幼儿园其实是一个保育和教育并重,是充满温度和纯真孩子笑脸的地方。只有家长正确认识了幼儿园,孩子才会在入园时摆正心态。”
幼儿入园前应学会求助:“老师,请帮帮我”“老师,我渴了”
从家庭到学校,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龚敏提示:孩子入园前可以从心理、物质、能力三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成人的心理准备是关键。”龚敏表示,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全家应当以愉悦的心情庆祝孩子入园。孩子恐惧陌生环境怎么办?她建议家长可以提前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附近熟悉环境,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在物质准备方面,一是提前备好替换的衣服、玩具且做好标记。家长可在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能够自主辨认自身衣物;二是选择舒适、便于孩子运动的服装。不要选择公主裙、珠串等饰品,以免在运动过程中误伤孩子。
在能力培养上,出于安全考虑,入园前家长需培养孩子一定运动能力,保证孩子的平衡能力,脚步稳健;语言方面,孩子要学会基本的求助语句,比如“老师,请帮帮我”,这会提高入园后集体生活的质量;
此外,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次序感和初步自理能力,比如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规定一日作息时间,培养好的作息习惯,在家减少喂饭次数,让孩子自主吃饭等。
▲乌南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会制作美食、欣赏美食
避免分离焦虑,家长首先要忍住眼泪
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一去幼儿园就哭,有严重的分离焦虑。但在龚敏看来,孩子哭未必就是分离焦虑,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分离焦虑。她表示,低龄幼儿的情绪、情感外露且不稳定,极易受周围环境、人员的影响。教师、家长应共同以一个愉快的、温馨的、家庭式得到氛围来吸引低龄幼儿,使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想让孩子入园时不要抱着家长大腿哭,龚敏直言,家长首先要忍住眼泪,保持愉悦的心情,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孩子不太依恋的家长送入园,再由孩子较为依恋的人接回,形成良性循环。
在接送方式上,家长不要一路抱着孩子去幼儿园,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双方保持一定距离。
除了分离焦虑,同伴冲突等问题也牵动着家长的心。对此,龚敏表示,发生冲突后,孩子往往会自主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必过度担忧。遇到问题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
在育儿问题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方,“父母应当注意观察、判断孩子的表现,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方法。” 龚敏相信, “只有家长发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在乎他们的感觉和好奇,尊重并支持孩子的成长,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集体生活,更好地成长。”
作者:吴金娇 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