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部分专业小众又冷门的毕业生,总觉得在求职时自带“困难模式”。在刚开始找工作时,东华大学纺织复合材料专业应届硕士生严烁也有些忐忑不安。然而短短几个月,他只投了二十份简历却“丰收”了十几个录用通知。
除了出类拔萃的科研能力,他成功率极高的秘诀其实是——“避开热门大企业+精准投递”的“双保险”求职策略。
“应届生在找工作时,眼光不要太高。除了知名大企业,一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也有不少合适的岗位值得考虑。”严烁在找工作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上海。在这一策略“加持”下,长三角地区的多个目标企业几乎都被他“收入囊中”。
放眼长三角,“双保险”投简历提高成功率
“找工作要以目标为导向,想从事什么岗位,就往哪里努力。”在学校里研究复合材料小有所成的严烁,希望把对科研的热情延续到职业生涯。于是,他很快将求职目标锁定为各大科研院所或企业的研发岗位。
留在上海、进入名企,在很多毕业生看来,这才算不辜负自己的高学历和好成绩。但严烁恰恰“不走寻常路”。今年就业形势相对以往要严峻一些,毕业后一定要留沪?其实未必,长三角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去年9月就着手求职的严烁,通过搜索学校的就业网站信息,和导师、师兄师姐和同学的交流,搜集到了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一手信息。上海、南京、宁波……他仔细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绝大多数有复合材料研发需求的企业,且特意“绕”开了世界500强等传统名企,而是筛选出各地研究院所和中小型企业作为自己“重点目标”。随后,他精确瞄准目标单位,投出了二十份简历。果不其然,“双保险”求职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严烁投的简历数量不多,但做到了“矢不虚发”,他几乎每一次都得到了企业HR的积极反馈。
今年年后,正当他在几个录用通知中反复考虑、举棋不定时,父母的一通电话无形中帮他做了决定。“我是独生子女,今后要肩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如果留在上海,恐怕就无暇顾及家乡的父母了。”严烁是个孝顺的孩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他选择回到安徽老家、进入国家重点发展的环保行业。目前,严烁已和安徽元琛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顺利签约。
“抱团取暖”,加入靠谱就业“小群”共同求解应聘难题
回忆自己找工作的经历,严烁说,比起自己一个人苦苦寻觅,“抱团取暖”的效率更高。
在常人眼里,严烁读的纺织专业比较小众,似乎就业面并不宽。这也是他最初对自己求职缺乏信心的原因。幸好,他很快被学院辅导员拉进了一个全是准备求职的应届生“大群”和一个本专业同学组成的就业“小群”。
加入这些靠谱的求职信息群后,严烁不仅能及时收到学校推介的招聘信息和求职辅导,同学们之间也常常交流企业招聘信息和应聘的攻略、经验。
严烁就经常在这里向别人“取经”。比如,向同学讨教自己遇到的面试“难题”、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面试做更充分的准备。
他说,为了应对企业的专业面试,除了和自己课题和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要好好“复习”,一些相关领域的问题、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等也要有所准备。这个时候,一个“诸葛亮”往往就需要“三个臭皮匠”来帮忙。
令严烁印象最深刻的一道企业面试题是,“C919大飞机上使用了哪些复合材料?”他在群里分享这道题目后,不少同学把自己查到的专业论文和专业公众号的内容无私地分享到群里。在充分讨论中,大家还得出不少解题新思路,每个人的面试技巧都所有提升。
“最近这几天,我们这个小群里一直好消息不断,好多同学都纷纷获得了录用通知,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严烁说。
作者:储舒婷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