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让很多网友看了心痛不已!有个新手妈妈为了让才3个月大的宝宝好好睡觉,在网上付费参加了一个 “睡眠引导群”。有一天,她发现宝宝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哭,就在这个群里向 “老师”提问求指导。结果,群里七嘴八舌支招,有的说“不是大哭就没事”,还有的说“宝宝解锁了趴睡技能”……结果两小时后,宝宝就在这场“睡眠指导”的直播中身亡了。
复盘这起悲剧,有好几个“点”,让人怒从中来。
首先,这位新手妈妈真的是无知。生孩子毕竟是人生大事,虽不能要求人人天生都是育儿专家,但养育孩子的一些常识,在当“准妈妈”的时候就应一点点学起来,而不是孩子出生了,自己还停留在“一张白纸”,事事求人指点。
第二,就算“求指点”,也要问对人、找对门。我们身在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现在只要有部手机,查找信息压根不是难事。但问题是,在享受资讯便利的同时,也要有一双慧眼,多生一个心眼:信息有真假,有的资讯、提示不仅是假的,且有“毒”,害人不浅!
不管付不付费,“求指点”的时候不能把身家性命都轻易托付出去——人生在世,这点常识不能没有啊!
或许,很多网友在围观这起悲剧事件时,都会指责这位新手妈妈。可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在一些时候,何尝不也是身处类似危境而不自知,不自觉地就被人家“带了节奏”还不清醒。
说起来有点“细思极恐”:眼下,不管是老年人、上班族还是学生族,不少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可能已经不是所谓的权威信源,而是一些自己中意的社交媒体上的“小号”,或者是一些和自己志趣相投的“网红”。从平时的吃穿用,到育儿升学养生,再到当下的防疫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总有一些人不习惯从权威机构获取消息,也懒得自己甄别、思考,总觉得听别人“指点”更轻松、更省事。
有需求就是市场,或许也正因此,各路打着深耕某某领域的营销号风起云涌,要么假扮媒体传播信息,要么扮演各种“专家”分享观点,目标只有一个:挖空心思制造话题、夺人眼球,把流量做成生意。
曾几何时,有的微信号为博流量,不仅跟风炒作流浪汉,还鼓励大家去流浪;还有一些营销号“专攻”养生市场,日复一日地传播“冬天喝烈酒能防冻疮”“空腹喝杯××茶可以活到一百岁”等伪科学,夹带推销各种所谓的养生保健产品……其实,以推广奇闻、新知、新时尚等为名,行营销之实、谋求商业利益,这本不是什么秘密,但总有人看不清“套路”,掉进陷阱。
仍以这次宝宝趴睡身亡事件来说。有心理学专家直言,像这种“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所谓“哭声免疫法”早在30年前就被国外摒弃了,但在国内的各种育儿公号上,还总被一次次包装成“育儿新知”,做成生意。这一方面说明,如今很多为人父母者确实缺乏育儿常识,需要相关机构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另一方面,网上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传播有害信息,侵害他人,相关部门理应及时介入、查处。
其实,这次的悲剧事件不仅是为一些妈妈们敲响警钟,也在无形中提醒每个人:有没有一双慧眼,有没有明辨是非的头脑,这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了。正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天天乐得当“导师”,为你的人生指路、支招。
生活在数字时代,每天被各种信息裹挟,你的信任该交给谁,是时候认真想想了。
作者: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