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是某知名培训机构前台贴着的大广告,机构看似佛系的广告,挑动着家长的焦虑心情;
而在另一家主打少儿英语培训的机构,墙上的大屏幕跳动着计时器“距离下一次涨价,倒计时仅三天……”一年2.5万培训费,三天后就要上调15%,如果提早续上下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费用,则不受涨价影响。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假期未至,校外培训机构开始疯狂推送各类课程广告,用营销广告消费家长的焦虑情绪,撬开家长的“钱袋”。不足一个月的寒假,培训费用动辙三四万,这成了不少家庭的现状,“家里没矿的千万不能养娃,就算有矿也都得掏空。”网络上,不少家长暗暗自嘲。
两岁娃的寒假,补课费交了10万元
奥数课程两个半小时240元,英语两个半小时220元,语文两小时300元,游泳每小时230元,琵琶课一对一每小时400元、一对多每小时167元……说起寒假的安排,家住杨浦的小学生家长朱芳(化名)滔滔不绝。“一句话,寒假四周,除了过年休息两天外,其余时间全排满”。
朱芳给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除了补课费,还有孩子补课来回车费、饭费,重新购买的琵琶三万元、美国代购全新的泳装设备等,一个寒假,孩子的开销至少在五六万人民币。
在家长群里,朱芳的寒假花销还算不上“顶配”。“初中生若是想报一对一的学科辅导班,补课费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一交。至于有没有效果,另当别论。”微信群里,一位家长如是说。
记者调查发现,眼下除了语、数、外等学科类培训班,孩子的才艺培训也是投入大头,各类艺术、体育、美术等培训班,花销比学科培训更大。
二娃妈冰冰给两个孩子都报名马术培训,每个孩子每小时培训费600元,寒假几乎每隔一天就泡在马场一下午。冰冰告诉记者,马术培训班都是会籍制度,充值多的话课时单价可优惠至每小时400元。谈及寒假的花销,冰冰朝记者摆了摆手:“别提了,不敢算,没有底。”
何冰除了给两岁的女儿报名了英语培训外、乐高、运动课程、早教课程一应俱全。“看着女儿跑来跑去也很累,但是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何冰说,一个寒假,为了两岁的女儿交出去的培训费达到了10万元。
“弯道超车”论配上寒假涨价,成机构营销策略
“就是元旦前后,我们家长群里每天都有妈妈被培训机构的广告‘吓’得立马掏钱增加培训课时。”一位预初学生家长直言,“机构的营销太可怕了,条条广告都在暗示,孩子如果不补课,就会落在同龄人后面,家长如果不缴费,就是在毁坏孩子的前程。谁敢拿孩子的人生开玩笑?”
“我们刚刚缴了一年的费用,才上了一个月的课,机构就打电话来提醒续费,说不续的话,马上涨价了!而且每次涨价几乎都是在寒假!”一位家长向记者抱怨:“家长都懂,年底机构也要冲业绩,但这种吃相未免太难看。”更有机构营销人员不断推送课程优惠信息,还三番五次地电话家长:“年底大家都在冲业绩,帮忙转发,可以给你优惠。”
记者调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打着“帮助孩子在寒假中弯道超车”的旗号,用各种营销手段向家长推销课程。除了电话轰炸、激发家长焦虑外,更多的机构还不断调整课时单价。据调查,寒假中,早教班、英语班等不少培训课程单价都有所提升,涨幅大多在10%-15%左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论是从管理来说,还是从营造课程“热门”形象来说,培训机构总是在暑假或者9月份新学年开始时才推出新班级,很少在寒假,或者学期中开新班,因此家长如果要在寒假为孩子更换机构会更麻烦。这也是机构总是选择在寒假前后涨价的原因。
培训机构营销焦虑“圈钱”,应该管一管了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强调,要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问题,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
然而,记者在此次调研走访时发现,不仅机构在用各种方式消费家长的焦虑,提价、营销课程,而且不少机构也并未严格遵循三个月收费规定。通过以涨价为借口提早要求家长续费等,“薅”家长的羊毛。
某少儿英语机构就明确表示,三个月缴费为5980元一期,如果一年缴费,则优惠价格为13980元。而另一家培训机构的乐高课程就是直接开价两年1.6万元。不少机构在涨价前统一通知家长,不管剩下课时有几个月,提早续费就不受涨价影响。
市教科院民办教育所所长董圣足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机构财务监控,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预警及干预机制。
记者也了解到,下一步,针对培训市场的不规范现象,有关部门正积极探索实施履约保证保险的方式,探讨行业内互助保险基金的可行方案。此外,还将推进培训机构健全自身的投诉处理机制,而上海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培专委已经设立了行业的第三方投诉电话。
更有专家提出,对于这些培训机构营销焦虑,以及这些挑动着家长焦虑神经的广告词,也应该有部门来管一管!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