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涛教授
12月13日,在空缺22个月之后,受人瞩目的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于等来了它的首任院长。
近日,国际顶尖生物学家于洪涛教授辞去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的职务,全职加盟西湖大学,并正式受聘为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这是施一公整整“挑选”了22个月才选定的人。
出类拔萃的生物学家
在西湖边见到于洪涛时,他穿着一身简洁修身的西装,说话逻辑缜密,气质温文尔雅。身上唯一的装饰是左胸前一枚小小的深蓝色徽章,上面写着:西湖大学。
于洪涛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乡村,父母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他将自己的人生归结出了几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是小学三年级跟随父母从农村转学去城市读书,让他有更大的机会因为“擅长考试”而考入北大。
第二个转折,是在北大与夫人相识。这让他能够在1990年本科毕业后,受到夫人的鼓励出国留学,最终在1990至1995年间师从哈佛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名家Stuart Schreiber获得博士学位。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基本上一帆风顺”。
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洪涛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解析了SH3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博士后又师从细胞生物学大家Marc Kirschner,从事细胞周期调控机理的多手段多学科研究。
1999年独立以来,于洪涛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机理和基因组稳定性等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因此入选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
对于他和他的科学研究,施一公评价:“非常rigorous(严谨)、非常original(原创性)、非常deep(深入),他是一位出类拔萃而有年富力强的生物学家。”
施一公的同道中人
早在10多年前,于洪涛与施一公就是好友。2002年,在温哥华的一场学术会议上,两个人第一次深谈。先是谈科学,后来越聊越投机,正如于洪涛所说,他们算是“一路人”。
2008年,于洪涛入选霍华德休斯研究所(HHMI)研究员,这是全美顶尖的医学研究所,也是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所之一。每次从上千位申请者中遴选出几十位顶级科学家,能够入选的华人学者更是寥寥无几。
▲2019年5月,时任霍华德休斯研究所(HHMI)研究员的于洪涛教授做客“百年南开之生命讲坛”
那一年,与于洪涛一同入选的还有施一公。还是那一年,施一公放弃他在美国所有的优厚待遇,决定全职回国,几乎轰动了整个中美学术圈。
施一公的举动,于洪涛看在眼里。于洪涛自“成人”起就没有在国内工作过。然而这将近30年间,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得到了奇迹般的发展。看着自己实验室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博后更愿意回国,已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呆满整整20个年头的于洪涛,又何尝不心动。
他只差一个合适而且成熟的时机。
2018年10月,在各方的支持下,施一公等在杭州成立西湖大学,两人又开始频繁接触。对这所新生的大学,于洪涛充满了兴趣。这会不会是他的下一站?
半年之后的2019年8月25日,施一公邀请他参加“西湖三期”博士生的开学典礼。就是在开学典礼之后回程的飞机上,于洪涛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抉择:辞职加盟西湖大学!
▲2019年西湖大学开学典礼
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加入西湖大学,他满怀希望,满心激动:“我已经考虑了半年了,我这一生还有多少个半年?该是做决定的时候了!”
而于洪涛的回国,是为了“不光是自己做自己的学问,还可以帮助一些年轻人。”
一场“冒险”
人到中年,放弃西南医学中心为挽留他而不断加码的优厚待遇,加盟一所新生的大学,看起来充满着不确定性。
于洪涛本人对于加入的“风险”也毫不讳言。然而做科研的人,怎么可能总是害怕不确定、处处规避风险?
正是因为不确定,西湖大学才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谈到回国任职西湖大学,他坦言是今年8月才做的决定。“一方面,近些年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在显著上升,在这里能感受到比国外更强的竞争性和积极性。在我美国的实验室里,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学生和博后更愿意回国发展,我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
▲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这是一所全新的,高起点的研究型大学,它没有沉疴,也没有顽疾,拥有着任何一所期待着发展的中国大学都渴望拥有的条件。
或许正是西湖大学的这些特质吸引了他。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首任院长,于洪涛同样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治学环境。
与PI谈话、与学生沟通、熟悉学院的一切日常事务……身为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于洪涛接下来的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他描绘理想中的生命科学学院,那里将会是“一片做学问的净土,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
与“计划”或“结果”相比,他更强调独立思想和研究原创性,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下一代的科学家,而非技术员”。于洪涛评价一个人,不看出身,只看能力;于洪涛指导学生选择课题,从不否认年轻人的想法,不强迫他们去追热点。他希望看到原创性,看到有“敢为天下先”的野心和勇气,看到一个年轻人能够潜心学术,饱含着兴趣和好奇的初心来做科研。
这位刚刚回国的科学家,正把一些新鲜的东西带回来。
于洪涛承诺,在西湖大学,即便原创性的假说被证伪,即使坚持数年的原创性研究最终没有得到结果,学生也能得到一封获得认可的推荐信,并顺利毕业。
而这正是于洪涛最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向学术界传达的东西:“真正想做科研,想做独一无二的创新的人,请来西湖大学!”
>>>相关链接
于洪涛简历
于洪涛,出生于山东淄博,1990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
1999年,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Serena S. Simmons终身讲席教授。
2008年起,于洪涛还兼任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员,是其中为数不多几位华人科学家之一。
于洪涛长期致力于细胞周期及基因组稳定性领域的研究。他有效地结合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学科方法,对染色体分离和基因组稳定性在分子层面上的解析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细胞周期检验点、染色体分离、DNA修复、组蛋白修饰,以及蛋白质结构与折叠等,迄今已在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20年间,于洪涛扎根于西南医学中心,在科研与学术的道路上,始终不曾停下创新的脚步。他曾获1999年Damon Runyon学者奖、2000年Burroughs Wellcome药学新研究员奖、2000年Packard科学工程奖学金、2003年白血病及淋巴瘤学会学者奖、2003年W. M. Keck杰出年轻学者奖等。
于洪涛在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8年当选华裔生物学家学会董事会成员。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青塔、人民网-浙江频道、澎湃新闻、南开大学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