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家长来说,教育更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以从容的心态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更要用心去陪伴,而不是管制他,压制他,甚至误导他。
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以他在第一线从教52年的经验,告诉家长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康德曾经说过:“人就是目的!”教育是为了孩子能享受终身幸福。教育也是为了把人变得更好,把世界变得更好。
每一对父母在孩子出生时,都默默祝愿,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就幸福人生,而如今,让孩子成为学霸,似乎是很多父母的愿望。
但实际上,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
谈初心: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的道理很难说清楚,我们就生活在道中,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类内心之道,但我们自己未必知道。正如你生活在空气里不感到有空气,鱼在水里不感到水,家长身处焦虑中,往往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不必要的焦虑。
人生很长,起跑的时候慢一点并没有关系,所有长跑教练都知道,马拉松最后胜利靠的是全面素质,而不光是起跑快。那些热衷于寻求“成才捷径”的家长要明白——如果说,起跑确实重要,那么,它的重要在于养成好的习惯,把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俗话说的“三岁看老”,看的也是“习惯与方向”而不在乎是否“暂时跑在别人的前面”,更不在“抢跑”。否则,很可能南辕北辙。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培养“人”,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力,这就是教育最后的目的。因此,我们要为孩子打好两个基础:一是为过有学问的生活做好准备,另一个是为过有头脑的生活养成习惯。”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基础教育应当面对个人生命成长,让孩子对人生有向往和追求。
孩子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就必须目中有“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他们走自主发展的道路,而每个人的道路并不一样,不能用一根尺来量。
现在的家长似乎总处于迷惘之中,仿佛无头苍蝇,一会儿去这个机构,一会儿去那个机构,而鱼龙混杂的机构则趁机赚钱。但是,家长不去机构又能去哪里?我所在的学校在星期天、暑假,想给学生无偿做讲座,补一补人文缺失,结果马上被举报了。
我认为,孩子读书的目的是提升享受幸福的素质和能力。苏东坡曾经三次被贬,都被贬到当时的荒蛮之地海南岛。在那里他办教育,调解黎族人家的家庭矛盾,吟诗作赋,品茶交友,所以他即使被迫害,仍然活得有滋有味,过得很充实。这就是因为他具备了享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
直到去世,苏东坡都很开心。他最后的遗言是:此生不恶!即,一辈子没有做坏事,一辈子都很幸福。
2018年,我去北京参加了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这个哲学大会的主题就是“学以成人”,其实孔子的学问就是“成己之学”,即是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
我曾去探望参与制定汉语拼音的周有光先生,那时他106岁,我们相谈甚欢。临走时,我提出和先生合影。本来在家中穿着老头衫的老先生,坚持要换一件衣服,还要换一副相配的眼镜,还问我好看吗?百岁老人也不能活得随便,必须要有尊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首先提出,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为此,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培养“人情”,“情”字很重要,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情有义的人。幸福感不是学历、地位、金钱或者名气,幸福感来自内心。《中庸》第一句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每个人是有“天命”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天性”,按照天性来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至于大家关注的阅读,在我看来,孩子应该从小就给他们大量的阅读和勤写作,让孩子贪心地读,让孩子“吃”足够的“野食”,吃得越多、越丰富,他将来越会探索、越会读书。
即便是为了考名校,也要让孩子知道,那是自己对知识的热爱、研究、兴趣和好奇驱动了考名校的动力。基础教育如果丢掉这些,我们就忘记了基础教育的初心。
对于教育者来说,孩子是花就帮助他盛开;是树,就帮助他长成参天大树;是小草,就帮助他长成绿满大地的小草。其实,社会上总是小草多、大树少。全是大树那就太糟糕了,如果学校里面,都长满了大树,那还能开展活动吗?
谈陪伴:真心的陪伴不会产生焦虑
“用真心来陪伴,就不会焦虑。生命的融合共进不仅是陪伴学习,更是陪伴着享受生命。家长焦虑,孩子必然焦虑,用焦虑的心态学习,一定学不好,必然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家长觉得今天的陪伴是享受生命,就不会焦虑。”
人是需要在陪伴中度过的,但是既要陪伴也要学会放手。爱孩子还得学会制定规则。给孩子规矩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无需规矩约束时,他的人生就很成功了。陪伴中有放手,放手中有陪伴。陪伴的目的是为了放手,放手的目的是为了放飞。
而我们教学生也是为了不教,学习最终是为了学会学习。一个人会学习,不管何时何地,都会觉得学习是最开心的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生命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很充实。
而且,学习就需要有静气!
古文字中, “静”字是由 “井”“生” “争”,三部分组成。这里的“月”,本来是写作一口井。
古文字的“井”字是八户人家挖一口井。生命的“生”是一棵草。一棵草从井边长出来,下面是井,上面是草,这就是“青”字。青的意思是成长、超越、升华,否定。所以年轻人叫青年,他们会发展、会升华,在最美好的年纪里。
“争”字的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只手,两只手在抢一根棍子,这根棍子代表着权力,所以叫争权夺利。
“静”是什么意思?是安静,没有声音?不对,青字旁,一个争,就是否定“争”,就是“不争”,“没声音”是引申出来的意思,内心不为名利而争,自然平静了。
教育也是如此,需要静,急功近利的教育是不可能平静的,只有不争,只有静下来才能做事。所以中国的汉字里,凡是青字旁的都是好字,万里无云,无杂质,叫“晴”,感情的“情”是心加青,精华的“精”是米里出来的,水澄净叫“清”。
《文心雕龙》说“水停以鉴,火静则朗”。水静下来,可以当镜子,火不摇晃,才明亮。
因此,要让孩子的心静下来,不是为了争第一名而读书,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而好好读书。
谈学习:兴趣是第一驱动力
前几天,一个班级里的最后一名,不敢来测验了。她在小学里总是班里的前几名,现在是最后一名了,孩子很难过。我和她谈话,问她:“你在初中暂时不适应,很正常,不必与别人比。你在小学里不是很好的吗?不要悲观,你的基础不错,慢慢努力,一点点会上去的。”第二天这个孩子就来上学了。
所以,立志最重要,有困难、挫折,不能放弃,心要静下来,不能和别人比较中活着。我们家长最大的缺点就是老说:“看隔壁小明多好,楼上的小红也比你好。人家都比你好,你最差。”这样把孩子的自尊心都打击没了。
有的家长甚至会指着环卫工人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像他一样,这种话太伤孩子的心了!
韩愈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我们不要那么功利,成长是慢慢来的。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自我实现的欲望、独立思考能力以后,我们就可以放手了。当然,放手的过程当中也要陪伴,这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自我实现是最要紧的,让学生有自我实现,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重要。”
读书多的人未必都会做人,我有一位学生平时只顾刷题,成绩很好,一心想进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叫他出去旅游,他从来不去,理由是要用功读书。父母也叫他不要和黄老师出去游山玩水。那时还不提倡行走、研学。后来,他大学考入复旦,但是不到两个月就来请我帮忙换寝室。他说寝室同学欺负自己,外地同学欺负人。
我就很奇怪,你是本地人,是“地主”,请他们到家里吃顿饭,带他们到处逛逛,了解上海,怎么会被“欺负”?他说,我干嘛要对他们好,干嘛要请他们吃饭。此话一出,我就想:没救了。当时,还流行用“随身听”(Walkman),他有一个,每次用完就收起来,连摆放的方向、角度都是固定,一旦被动过马上就知道。我问他,干嘛要这么小气,大家一起分享不是很好吗。他的回答是“干嘛要给他们用”。后来,他的寝室都换成上海同学,同寝室的更看不起他。
后来有了微信朋友圈,这个班级里大部分人都联系上了,只有他一直找不到,我问和他同班的同学,这人现在在哪里、在干嘛,才得知,他毕业后换了好多单位都不适应。现在不知所终,失联了。
这样的人,成绩再好,也不会有出息,他不懂得和别人合作,共同来做一件事情。成功最终还是要靠团队,但是如果不会合作的话,就根本谈不上做领导,被领导都很难。
所以做人比读书更重要,好的性格比刷题更重要,学会学习,爱好读书,比分数更重要。读书是为了会思考、会学习。这是学习力的问题。有人要我谈谈某个我不懂的问题,给我一个星期,我可以自己钻研,成为这个专业半个专家。有了学习力,加上自己的钻研,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孩子来说,要了解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老师来说,今天要看学生昨天是怎样的,已经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然后给每个同学建议,更要为他的明天负责。
我们的校训是“独立、善良、智慧、美丽”,便是强调“人”的养成,君子的养成。
这四个词中,善良是前提,善良最重要。独立的人,思考问题要独立,将来生活要独立,学习独立,各方面的独立。但如果没有善良,独立只会狂妄。智慧是以善良为基础的聪明。没有善良,智慧只会成为小聪明。没有善良也不可能美丽,一个凶狠的、天天动坏心思的人,脸孔不会美丽的。善良的人一定是美丽的。
所以我一来学校,就把“人生教育,君子养成”列为头等大事,这不是素质教育也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人生教育”。要关心孩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教育,功不唐捐,是不会白费的。我在开校时写了一封给青浦父老乡亲的信,题为《把人生教育写在五浦汇的旗帜上》,在这封信里,阐述了了“人生教育”的六点宗旨,即:终生幸福、彰显个性、守礼修身、作育公民、博雅励志、智慧应试。我们是这样说的,四年多来也是这样做的。
>>>链接:
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传承为主。
家长首先自己得有合作意识,有学习能力,并且坚持学习。
第二,用感情陪伴、用心陪伴。
要了解他、体贴他,陪伴他一起走到成年。
第三,学会对孩子心理疏导。
教育是很专业的事情,必须有点心理学,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学历高就教得好孩子,不是的,家长也必须懂点心理学,必须理解孩子。
第四,要有好的家风。
前两年我在招生时候,有人问黄老师你招生看什么?
我说,当然是综合地看。
现在招生不能通过考试,于是看父母的素养变成了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父母的素养直接影响孩子。家长有素养,孩子也不会差。
另外,还要看孩子在小学里的表现。看一贯的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再看孩子性格阳光不阳光。多问他几个问题,了解他爱不爱看书,看书多不多。
第五,帮助孩子形成规矩意识,养成好习惯。
暂时成绩不好不要紧,只要求知欲强,学习习惯好,以后会上去的。我们学校有几个小朋友规矩就很好,一到放假,就和父母去青海骑车,身体棒,看书也多,即使暂时成绩不拔尖,将来肯定也能成才。
有段话我很欣赏: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
第六,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关键节点。
比如小学到初中这个节点,本来成绩不大好、不太用功的,在这个节点的时候,家长要很平静地商量,订出规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玩手机是什么时间。要和孩子共同讨论怎么遵守家规。过去的大户人家立家规,还要用对联写在门的旁边。中国人在家教方面很有来历,这方面的书也很多。
第七,批评孩子要对事不对人。
孩子题目做错了,就帮他解决,不要大而空地批评“不用功”。就事论事,不要扩大化地耳提面命,说 “你不够努力”之类的空话。具体到这道题应该怎么样做、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今天不对明天再来,不要逼着他马上就要做对。
第八,以做人为重,以读书为主。
将来走上社会还是以做人为重,书读得多了,人做好了,人生就成功了!
作者:黄玉峰,本报记者储舒婷整理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