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年高考中,“数学太难”这一话题成了当仁不让的热点。不少网友翻出曾多次参与高考命题的南京数学名师葛军的段子,吐槽这位“数学帝”今年又“发威”了。就在今天,现任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葛军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回应网友留言,并郑重声明:“我没有参与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的命题。我只参加过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除此之外,都是谣言。”
而前脚刚刚“辟谣”的葛军,后脚出现在了今天在上海举办的黄浦教育高峰论坛,畅谈自己对于创新教育的理解。当他走上讲台时,报告厅内的100多名听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与“数学帝”同场的一刻。
葛军目前所在的南师大附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是学校传承至今的校训。为了培养“责任有担当、人文素养够、科学理性强、创新意识浓”的创新拔尖人才,学校一直在探索创新教育的革新。
论坛上,葛军特别介绍了学校南师大附中正在实施的多元选择的高品课程。
在课程群构建之初,学校就确定了全面性、多元性、综合性、选择性四大特点,不但注重国标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整合,还鼓励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借助省级课程基地开发文理融通的校本教材,又比如在国科大菁英班实验高中理科课程重构等。
与此同时,学校还特别鼓励教师科研求索与创新,通过“附中奖励”“小岗晋级”等激励措施支持教师深入研究,自主申报,在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论证等环节促进教师深度参与,同时引入高校、研究所等专业资源进行引领保障。
在葛军看来,实行创新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增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目前学校已经先后开设了240多门校本选修课、82个社团,建立了“系统思考”“走进鲁迅”“人工智能”三个省级课程基地,其中“地平线丛书论坛”校本研究系列教材已经成为全省的经典校本教材。
而竞赛项目作为南师大附中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也在校园中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既有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奥赛课程,也有课程、人文、艺术、体育等竞技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必修课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设了分层次课程,有针对性地突破学科发展瓶颈。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自招与综评指导课程,编印了指导手册,提供往届学生回忆录等,为学生参加高校的自招和综合评价提供资源保障。
大学先修贯通学段也是南师大附中的“明星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微积分、电磁学等10门课程。
“当下的教育趋势是全球化、智能化、信息化,知识获取越易,思维高低攸关。”葛军强调,未来的创新教育课程建设思维需要转换——物质化、融通化、随便化。“我们不是要给课程做加法,而是做减法。这意味着我们要把核心基础课程和其它维度课程进行和合共生,不断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删繁就简,进行适当的整合与重构,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学科和不同学科之间,浓缩本质、交叉融合。”
作者:朱颖婕
图:除网络图片外,朱颖婕摄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