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考入新北郊初级中学的小齐因为先天眼疾发作,变得有些自暴自弃。党员曾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家访,向小齐及其家人传递“正能量”。
此后,曾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义务辅导小齐,在读书节中,曾老师鼓励小齐扮演杜甫。她说:“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但他依然忧国忧民。你也要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齐在表演中重获自信,不仅当选了新北郊人文小院士,并被评为虹口区优秀少先队员,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被复旦附中录取。
“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些问题的答案,沪上民办中小学老师们一直孜孜以求。今天,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举办。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党员教师队伍,如何让党性教育落实在课堂内外,如何改变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融入在民办学校教学实践的点滴之中。
“润物细无声”,党性教育随时发生在课堂内外
刘瑾是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二年级语文老师,同时教授《道德与法制》课程。如何采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形式,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课堂变得有趣味性、时代性和文化底蕴,是刘瑾一直探索的。
为此,平和学校在二年级道法课上融入《弟子规》和《三字经》相关内容,将国家标准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讲述“健康过冬天”一课时,刘瑾结合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创设冬天情景,让学生感受冬之乐趣,从而增强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有参与感。
“青少年思想阵地不仅在课堂里,还在校内外。”平和学校团委尹悦介绍说,每年,学校团委都会组织初中部的学生赴安徽金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实地体验贫困山区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过好中国节,做好中国人”是宋庆龄学校一直以来的坚守。学校借中国节日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通过行使各异的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丽,增进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党员教师率先践行“育人”重于“育分”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新北郊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张小敏对此深有感触,她说,学校要面对学生成长的差异,从“育分”走向“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终身的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的目标。
为此,新北郊初级中学党支部全体成员着眼班级学困生,建立了“心连心党团员教师与困难学生结对”的制度。具体做来,学校党员或团员教师,每个人与一名需要关心帮助的“学困生”结对,开展“心连心育人”活动。结对的教师每个月最少要有两次与学生谈话的机会,帮助其解答疑惑。
久而久之,党员教师积极运用教育智慧,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党团员教师带头行动,改变了班主任为主力军的德育工作局面,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均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的校园风气逐步形成。
用好新媒体平台,增强教师党员意识
宋庆龄先生说:“永远和党在一起”。这也是宋庆龄学校党员教师的行动准则。
宋庆龄学校副校长童晓虹介绍说,学校设立了10项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每位党员教师自愿轮流承担每天下午4:30—19:30的学校晚托任务,不论严寒酷暑或是刮风下雨,这项工作持续10年来从未间断。
宝山区民办杨东小学是一所随迁子女民办小学。学校隶属于联合党支部,支部共有10名党员。为了让工作更有效,联合党支部建设了一个党员微信群、两个党小组QQ群。现代化网络通讯工具为联合支部的信息传达、精神宣传,集会召集等提供了诸多便利,让党员教师在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也能及时收到党组织的信息,也让全体党员有一种组织归属感。
作者:记者 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