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人生百态,文化万花筒中服饰为第一印象。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尚流行变迁图片展在东华大学留学生大楼展出,再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尚流行变迁史。
永结同心的婚礼庆典让服饰浸润了甜蜜的滋味。此次展览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王卓带来了三年前表姐结婚时的现场美照。洁白的婚纱、黑色的礼服,加上幸福的笑容,隔着照片都能感受到两位新人的甜蜜之情。
位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由此也奠定了当地人服饰欧化的基础。“我们婚礼仪式一般在海边举行,女孩子一定要穿婚纱,象征洁白无瑕。”王卓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当地女性婚后不能再穿白色裙子,原因是当地90%的公民信仰基督教,认为女性婚后便不再纯洁。
▲图中左边为王卓家人的出行照,右边为表姐的结婚照。委内瑞拉的服饰紧跟欧洲时尚潮流,上世纪70年代也曾流行爆炸头、紧身衣、喇叭裤,颇有“嬉皮士”的风范。
“此次采集照片总数近500幅,来自29个国家,拍摄年份横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近百年。”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小军介绍,展览从中精选出120幅照片,分为全家福、婚礼服、民族服装照、生活照、逛街照、学生装等六个场景进行展出。
此次展览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便是一系列老照片,一幅幅黑白照片仿佛带人乘着时光机回到曾经的岁月。
来自摩尔多瓦的丹诗勒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祖辈曾经参军时的照片。帅气的军装穿在年轻的男子身上,英明神武。丹诗勒告诉记者,摩尔多瓦曾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国,祖辈参加的就是红军。“这是他上战场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图中右上的照片为丹诗勒提供的祖辈参军照。
王卓则带来了一张104年前的珍贵照片。这张拍摄于1915年的照片,记录下了她外公外婆年轻时的容貌。
“我的外公是个心内科医生,在当时地位高,十分受人尊敬。”王卓介绍,由于地处热带,委内瑞拉人一般穿着普通的短衣短裤,在那个年代只有地位高贵的人才能身着西服。
照片中,王卓外祖母依靠在外祖父肩上,站位明显低一个头。“在当时,男人为天,女人为地,妻子要尽到相夫教子的义务。”
▲1915年,留下一张合影实属不易。
“一带一路”上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民俗服饰是沿途风俗民情的产物和载体,从服饰民俗的发展变化中,观众也可以体会到这些国家的过去与现在文化形态外在特征的变迁。
从王卓提供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委内瑞拉从保守到开放的转变——女性从裹得严严实实到开始追求自我,而在高风华提供的照片中,观众则看到了另一番场景。
高风华来自阿富汗。上世纪60年代,阿富汗还不是那个笼罩在阴影下的国度。当时的女性开放自由,随处可见身着裙装、婀娜飘逸的时尚女孩。然而短短几十年间,街上已满是围着头巾与长袍、穿着传统的妇女。
▲上世纪60年代,阿富汗女性时常穿着过膝长裙穿梭于大街小巷。
▲现如今,阿富汗的妇女们围着头巾、穿着传统。
服饰的变迁最终反映的是国家、是时代、是文化的变迁,各人品味各有不同。
吴小军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结束后,所有的参展照片将集结成册、出版成书,并将其挂于留学生公寓,构建文化走廊。
当然,东华大学的设想绝不仅于此,学校还计划与联盟高校一起举办海外展览,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饰风采的同时也将中国元素推广出去。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接收留学生的大学之一,近几年的留学生规模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吴小军介绍,此前,东华大学已倡导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建设中国纺织“一带一路”交流中心和时尚中心上海总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希望留学生们能够成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者:记者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