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博士毕业生红了。
朱骏(应采访对象要求使用化名)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专业,随后在中国科大攻读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2013年毕业后先后在银行和一家科技公司上班。
博士毕业六年后,朱骏参加了今年安徽省高职专科的分类考试,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最终以省统考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后。未来三年,他将再次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
名校博士,职业前景一片光明,为何要重考专科?
面对记者提问,朱骏答:“报考口腔医学,一方面是对这个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希望增加一个技能,未来的职业前景也多一个选择。”
对于自己的决定,朱骏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双结合。
工作六年后“跨界”学医,很大原因是受了从事口腔医生职业的岳父和妻子的影响。在见识了妻子将一颗扭曲的牙齿“正畸”后,朱骏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学历对我已经不重要,我现在需要的是技能型学习。”从去年参加高考报名后,他买了书籍,很认真地复习了三个月,最终取得了省统考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
分类招生考试被录取的学生,需要参加大学的全日制学习,对此,朱骏说他已经做好了专心在校学习三年的准备。新专业与自己在中国科大学习的知识并不冲突,反而会起到“加持”的作用。“现在很多职业都需要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未来我可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知识与医学相结合,不存在学医学就丢弃以前专业的情况。”
“朱骏参加分类高考,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认识转变的表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王劲松说,现在社会对于跨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教育不再只是一个专业一个学校的事情,学历教育以外技能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从大学自身来说,也在谋求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譬如医科和工科结合打造新医学等。
在人人都渴望“争上游”的时代,“博士考专科”很容易遭遇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被先入为主地断定为“人往低处走”,认为这是一种逆向的社会流动。
事实上,那种将学历与工作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固然承载着老百姓对“读书有用论”的价值认同,却有失偏颇。“博士考专科”说到底也是一种人生突破,需要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高考状元就应该功成名就,名校博士就应该在高校、研究机构或者大公司里面过着体面、光鲜的生活。实际上,许多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并没有公众期待的那么高,名校博士的出路也不应该单一化,他们的人生不应该被定型化。“博士考专科”说到底也是一种人生突破,是尝试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那种将学历与工作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固然承载着老百姓对“读书有用论”的价值认同,却有失偏颇。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心态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人们塑造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渴望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博士读专科”,需要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链接:
问答:博士学位“无用武之地”了?
记者:大家都好奇,为什么博士毕业还要报考大专院校?
朱骏:我的兴趣比较广泛,读大学时就对历史和医学等学科都非常感兴趣。去年知道有这个分类考试后,就决定往口腔医学的方向试一试;另外一方面是,我爱人、岳父也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帮助我了解了很多。
记者:未来如果从事医学职业,以前的专业知识丢了会不会觉得可惜?
朱骏:我在中国科大的学习,最主要是培养了世界观,以及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我现在学习医学还是可以用的到,而且我想学的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等都是有交叉的。
记者:假如你被安徽医专录取,会不会考虑向本科学校继续深造?
朱骏:学历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暂时没有考虑继续深造,我更偏向职业方向,但未来可能会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
记者:录取了会要求一直在学校里,你做好准备了吗?
朱骏:我报考安徽医专也是经过充分思考的,本来想如果分类考试没通过就参加高考继续考。我对口腔医学中的解剖学也提前做了心理准备,不会成为障碍。我现在已经开始在看医学专业课的书了。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自《新安晚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