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建校123周年纪念大会。(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123年思源致远,励精图治,跨越三世纪风雨兼程,英才辈出、弦歌不辍。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建校123周年纪念大会,新老校友再度相聚在东海之滨,相约在菁菁校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有三位毕业70周年的“90”后院士,他们分别是土木工程系校友孙钧、造船系校友黄旭华和电机工程系校友汪耕。他们走出交大校园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爱国荣校、努力拼搏,在各自的领域艰苦奋斗,与新中国同向同行70年。
筹备6年,建设9年,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让三地往来更加方便。它的背后是无数大桥建设者们的爱国奋斗,其中,特别惹人注目的是一位“90后”老人——交通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9届校友、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
▲2018年4月20日文汇报刊登长篇报告文学《大海都知道——黄旭华和他设计的核潜艇的故事》,首次完整呈现黄旭华六十年的“核潜艇人生”。
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中国核潜艇之父”、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上海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黄旭华院士,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他说:“敢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黄旭华院士还有“两把椅子”的美谈:2016年,上海交大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黄院士推开了为他演讲准备的椅子,这是交大人坚守的精神与情怀;2017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他拉开椅子,并一再邀请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是对共和国脊梁的关怀和尊重。
突破世界难题,造出“发电金刚”。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还是一个贫油国,只能用煤气来替代汽油,而当年电力的供应也严重短缺,工农业生产急需强大的电能和动力。交大电机工程系校友汪耕与上海电机厂的科技人员、工人师傅发明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定子和转子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攻克世界性的难题。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建校123周年纪念大会上,12个集体或个人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校长奖。
此外,交大校友还举办了演唱会、音乐会,以美好的艺术盛宴为母校建校123周年献礼。同时,“交大人节”开启青年创意文化嘉年华,为交大学子搭建一个传播创意理念、展示创意成果、分享创意价值的平台,设置有科学技术、最炫民族、文化体验、灵动艺术、百国风情、绚丽舞台以及寻梦环游七个片区,青年创意帐篷展示活动、表演巡游、科技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在校师生、返校校友、社区居民等三万余人参与。
作者:记者 储舒婷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