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次作文,我不会想到,看上去让人有几分畏惧的外公内心如此柔软,藏着对子孙满满的爱,我想以后多回家陪他”“我的曾祖父在战乱时花48天零基础自学英语,就为了把东西卖给洋人来养活一家人,现在的生活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奋斗”……这些感言,都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一次作文课上的收获。
在一次创意作文课上,语文老师王召强让学生们回家访谈自己家族中最年长的人,记录下家中长者的故事。没想到,一些对写作原本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对于这个主题分外投入。作业很快交上来。和平时那些命题作文内容贫乏、评论无力不同的是,在这份作业之后,不少学生还附上了自己的手记,流露出真实的感动。
长辈的故事,有爱也有家国情怀
郭斯悠在写完《岁月的重重痕迹》后说:“一开始,老师布置的这个题目让我感到很为难。因为平时不太回外公外婆家,与他们交流的机会也很少。但当我认真地听外公外婆讲了他们的故事,并整理记录下来之后,我才领悟到这项作业的意义。”
尤其在写到小阿姨去世时,葬礼上一直保持沉默的外公,看到阿姨最后一眼时失控地扑上去大声哭泣的场面时,她流泪了。她说:“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每次回外公外婆家,他们总是烧一桌好菜,默默地看着我们吃,然后不停地给我们夹菜,堆满整碗……”
乐诗嘉听爸爸详细讲述了爷爷的一生,他说:“我出生时,爷爷奶奶都已过世,如果不是这次作业,我对他们的概念永远只存在于爸爸平日零星的提起,和每年扫墓时看到的墓碑了。”
一个个家中长辈的故事,有爱也有家国情怀。因为这次作文,朱倩颖知道了当年解放军解放舟山群岛时,作战需要大量船只,只能向百姓们征用。她的曾祖父听说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家赖以生存的商船,为解放舟山群岛出了一分力。“我们家从祖辈发展至今真的很不容易,这也是许多家庭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孩子们需要的,是了解历史和祖辈的机会
“对于这些‘00后’高中生来说,生活中除了学习,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担忧。他们需要的是更多对生活和对历史的理解,需要的是点亮他们眼睛和心中理想的小火苗,来自长辈的家族记忆显然是最好的素材。”这是复旦五浦汇试验学校校长、特级语文教师黄玉峰对于家族史写作的意义解读。
他说,不少学生在写作或谈到生活时,总觉得目之所及,都是理所当然。他曾组织过学生写“听妈妈讲过去的事”,通过口述的家族故事让学生理解历史、理解当下。在写作的同事,学生也从长辈的故事中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汲取人生奋斗的力量。
事实上,王召强也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长辈身上寻找历史,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写作的快乐,更是对时代变迁的认知、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学生杨光就曾告诉王召强,如果不是这次作文,他压根没想到,外公刚到上海时做过那么多行当,放过电影,修过鞋,做过木工,当过警察、裁判……“外公经历了那么多,依旧坚强淡定,希望我能像外公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姜澎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