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欧阳修的《踏莎行》中写道:“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2019年3月21日,太阳达到黄经0度(春分点),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好是春季90日的一半,故称为"春分",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气之一。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一个“分”字,也道出了平分昼夜、寒暑的意味。
三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说的是春分后,燕子即玄鸟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伴有闪电。
花信
《荆楚岁时说》:"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这三种花都会守时而开。
今年的春分除了可以赏花,还有“超级月亮”作伴。
继今年1月21日和2月19日之后,今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超级月亮”将于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现身天宇。天文专家提醒说,当日傍晚,一轮珠圆玉润、饱满丰盈的大圆月亮就会从东方天边缓缓升起,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美丽画面。
根据天文精确推算,20日3时48分月球过近地点,此时月亮的视直径最大;21日9时43分为“望”,此时月亮呈现“最圆”。
气候特征
在气候上,春分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
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
节气农事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时节冻土层已完全融化,土地湿润,气温上升,是各种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大忙季节。《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此时也是移花接木、植树造林的最好季节,但要预防“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危害。
春季在天气回暖的经常会有冷空气的侵入,特别是在江南和沿长江一带,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出现春季连阴雨,使得气温明显降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在“春雨贵如油的”北方地区,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民间有谚语说“春分地漏如筛”,说的其实是地表温度不断升高,地面水分随着大风被刮走了。这些地方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加强抗御春旱和冻害的准备。
民风习俗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祭祖、立蛋、踏青、放风筝、吃野菜等。
祭日祭祖 敬畏先人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除了祭日,祭祖也是春分重要的习俗之一,也叫春祭。
春分到 蛋儿俏
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早在4000年前 ,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可以很容易把鸡蛋立起来。
吃野菜
民谚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所以在人们的心中,仿佛只有挖了荠菜、吃了荠菜,春天才真的到来。
养生事项
春分节气前后,天气转暖,很多人时常会感到困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
天气暖洋洋,人也变得懒洋洋。春困就像传染病,让大家忍不住哈欠连天。其实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人体为了防止热量散发,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人的大脑比较清醒。而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上火反应,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火”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从而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再加上外界刺激引起肝火旺盛,意味着人体生理功能失去平衡,还容易消耗人体内的水分,导致口干舌燥,神经调节能力变差等,有些人还容易出现情绪不稳、紧张、易疲倦等反应。
人们可以及时关注自身状况,如果出现口舌生疮、口角糜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时,要及时注重自身调节,如果症状严重,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那么,春分时节该如何养生,预防“春燥”呢?大家不妨从合理调节自身情绪及保持合适膳食两方面入手,将春季上火拒之门外。
调节不良情绪让自己放松
如今,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压力较大,尤其是随着春季的到来,很多人的情绪往往会随着天气的“阴晴不定”出现反复变化,而这也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和调节能力下降。
要防“春燥”,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要学会疏解及调节自身不良情绪,为自己放松,尽量保持平稳,避免情绪反复。
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也是预防上火的重要方面,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能够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本身就容易上火的人,更需保持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有节,多食蔬菜水果
春季上火症状与空气干燥有一定关系,因此饮食方面应该遵循饮食有节的原则,在保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水果,使身体能够摄入足够的水分、维生素,还可以适当摄入一些偏凉性的食物,包括木耳、白萝卜、芹菜及苹果、百合、梨等,不仅可以清热解毒,利于缓解肝火旺盛、皮肤粗糙等,而且其中含有的大量粗纤维可刺激肠胃蠕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火症状。出现喉咙干燥时,可以适当喝一些淡盐水或橘皮糖茶。尽量避免大鱼大肉等肥腻食物及辛辣、海鲜、煎炸等食品,以免“火上浇油”。
另外,还可加强锻炼,以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
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中国气象局、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