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垃圾分类已是街头巷尾最常见到的宣传标识之一。不过,从认知到行动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如何把宣传标识落实到行动力呢?还得从娃娃抓起!今天,记者从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题研讨会上获悉,经过学校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小朋友、大朋友们成了垃圾分类最坚决的参与者、执行者之一。不久前,分为幼儿园版本、小学生版、中学生版三个版本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也已向社会发布,这还是全国首套公开发行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也为在校园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参考。
在家里扔垃圾没分类?小朋友可不答应
“爸爸!这是湿垃圾,不可以丢干垃圾桶里!”会议现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杨颖讲述了一段真实故事:3月5日学雷锋日,幼儿园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一边翻看幼儿园版本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宝宝学分类》,一边向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到底该怎么分、怎么扔。不久之后,家长向学校反馈说,如今孩子对扔垃圾这件小事较起了真,成了家中垃圾分类最严监管员。“通过小手牵大手,的确可以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水平。”杨颖说。
对于年龄更大的学生们来说,垃圾分类不仅成了他们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还是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载体。在扬波中学,学生席宇哲和张子楠因为垃圾分类成了“垃圾达人”。在暑假里,他们了解到上海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形势非常严峻,如何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减减负”呢?利用假期,他们对彭浦地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展开了调研,并写成了一份调研小报告,提出“垃圾分类的标识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在幼儿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课程,由小朋友带动全家一起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等五条建议。去年10月,他们还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了《养成良好行规,践行垃圾分类,提升社会文明》倡议书,倡议大家争当垃圾分类有宣传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扬波中学德育主任宋晋贤介绍,受此鼓舞,目前学校里的不少学生都就垃圾分类开展了课题研究,为促进更好的垃圾分类建言献策。
未来还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定制垃圾分类知识读本
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又来自哪里呢?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科普,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教委联合发布了上海首套全市统一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分别有幼儿园版、小学生版、中学生版三个版本,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据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读本”主编曾刚教授和市绿化市容局负责人介绍,该系列读本是目前全国首套正式出版的、由高校和政府实务部门合作编写的生活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读本。
以其幼儿园版本为例,为了贴近小朋友的阅读习惯,读本采用了绘本的形式,将四类垃圾桶化身为小海、小可、小诗和小柑,垃圾则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手绘图。尽管读本的品质已经是全国第一,不少与会专家发现,要真正做到世界一流,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幼儿园版本的读本仍然文字过多,显然不利于小朋友们阅读;而针对小学及中学的读本区分度并不十分明显,可再增加拓展内容等以提高教学纵深。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前教育系副教授何敏建议说,可在针对幼儿的读本中,增加些自己动手设计标识呢,以匹配幼儿园小朋友爱玩、爱活动的特性。“另外,相比于直接给出孩子分类标准和答案,不如让他们自己先思考该如何分类,而这一过程,也是训练小朋友统计、归类等逻辑思维的过程。”何敏说。
此外,如何避免单纯的理念灌输,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能力与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结合也是需要再思考的问题。
作者:金婉霞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