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上海新生的入学要经过几个步骤?登陆网站,登记信息,上传照片,选择学校,等待验证,顺利即可录取就读。便捷顺畅的报名流程,得益于上海从2015年启用的“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每年,该系统为全市近20万名入学适龄儿童(包括特殊儿童)和近15万名初中新生提供了便捷公平的入学报名环境,网络化招生录取平台首次实现了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与数据运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预测与数据分析。
这是上海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技术正日益广泛地介入教育,也正加速改变着学与教的内容和方式、改变着学校的运作方式、改变着政府的管理模式。
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近几年来是如何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如何,形成什么特色与亮点?今天,《深度学习与智能治理——2018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发布,围绕“技术与学习、技术与学校、技术与治理”三个主要维度,对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环境的优化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治理、课程教学、自主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信息化发展构建学生多样化履历
截至目前,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已基本形成“网络可访问、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的信息化环境。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中职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宽带接入率达100%,完成学校校园网建设的学校占比99.56%。
从数据看,上海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显著。以信息化为建设基础的创新实验室为例,截至2016 年底上海共建设中小学创新实验室1141 个,高中阶段为82.93%,初中阶段为55.45%,小学阶段为40.97%,涉及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艺术、金融等众多学科和领域。2017 年,全市学校多媒体教室平均使用率为74.45%。到2020 年,每所中小学校至少要建一个创新实验室,实现全覆盖。
在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方面,上海进行了用数据技术支撑智能治理的全方位的实践探索,遵循数据标准和系统开发规范实现学生数据、教师数据、学校数据等区域数据的整合与互通。上海开发和运行的基础教育学生、学校数据中心和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结合中、高考改革需要,上海率先配套的普通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上海版学生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高中名校慕课平台四套支持系统,支撑了政府的教育决策和治理。
贯穿十多年学习生涯的数套系统不仅将过往流于纸面的成长手册电子化,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了便捷方便的集成平台与效率化处理流程,更为新的育人观养成提供了直观的操作路径。它们告诉家长与师生,个人的成长由无数看似微小的脚印而来,看得到的不仅有学业成绩,每一个有迹可循的校内外实践与自主学习构成了多样化履历。
深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目前很多技术仅仅应用于浅表学习阶段,花费大量资金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数据监控,学生行为监督,机械化练习的反馈是普遍情况。”今天,发布的《蓝皮书》中提及了眼下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误区。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集中表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上,并以深度学习为主。技术支持下深度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含了“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再造”“沉浸技术与多维学习体验”“人工智能与学习范式重构”三方面。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自2011 年借助云计算、云概念自主构建的师生互动的“云课堂”,给传统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改变。广灵路小学推行数字化环境下科学学科“可视化探究”,学校借助学生机、教师机、DIS Lab 系列实验传感器和可视化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软件及无线网络环境,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环境下可视化探究实验室。
作为上海第一所全员参与“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的学校,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构建了六大主题40余门信息化特色课程,供学生网络个性选课。1100余个数字课程资源实现了全年段、全学科覆盖,惠及全校1200 余位师生。数字化平台上采用即时评价方式,发现学生的兴趣起点、学习难点、发展重点。
2013 年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围绕“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开展了数字教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数字教材是将教材内容数字化,配以笔记、流转、练习等核心功能,并建立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间联系的应用软件。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数字教材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已在6 个区100 多所学校开展教学应用。数字教材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方式转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许多参与试验教师成长为各级骨干教师;吸引了许多外省市同行的观摩学习,且已在部分省市得到推广应用。
从教育管理走向“智”理
大数据也为教育治理带来了变化。为了消除“信息孤岛”,上海通过建设上海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等项目,面向上海市学生统一收集信息,给各个部门提供学生信息的对接入口。
在编教师人数超过15000人的闵行区,个体的绩效管理需要更加客观公平的数据作支撑,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也需要更加完善、有效的业务档案管理。闵行区教育学院在原有数据源的支持下结合区域性特点,建设完成“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保留教师的专业发展轨迹,提供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整套数据。
系统由教师研修网、课堂教学云录播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个人空间六大板块组成,将有关教师的业务信息数据统整、贯通,实现了为教师提供业务数据一体化体验、全方位业务分析功能和个性化专业发展服务支持等目标。
自己唱主角、自己订目标、自己挑内容、自己选形式、自己评效果……根据学习基础状况自由选择课程。对标新高考改革,普陀区晋元中学实行全部“+3”学科实行实体走班,非“+3”学科即合格考科目,由学校设计开展基于移动终端的网上走班学习课程。“配送式”“自选式”两大类教学内容套餐,形成了两大模块相整合的网上走班教学内容体系。将选择权交由学生,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学习的个性化,也为学校的教育智慧治理拓展了大量空间。
可以预见,上海基础教育的智能治理即将进入新阶段,更加强调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更加重视通过管理信息化提升各类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更加注重破解制约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更加重视数据的精准科学和实时生成。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