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从今年9月开始,入学的六个工科学院共20个专业的新生将实行大平台教育,本科阶段变为“1.5学年平台培养+2.5学年专业培养”模式。这将改变过去工科学生以单一专业为主的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一直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化过早的现象,学生知识面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导致培养的工程人才知识结构纵向专业精深、横向学科交叉融合不够。而且,学生的数理基础,以及社会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等一直受到诟病。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吴静怡说:“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等工程研究领域,都需要多种思维和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芯片制造与设计属于电子信息范畴,但是芯片发热却属于转化过程,涉及化学知识。
要应对当下新兴产业的挑战,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要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与交叉性,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按照新的规划,学生在1.5学年平台培养期间,学生修读同一套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科类、基础工科类、公共类三大模块课程构成。“基础工科类涵盖六个工科学院的基础课程,但这些课程会由联合团队打造,在打下各方面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田冰雪介绍,在2.5学年专业培养期间,即使学生已经选定了某一专业,也必须要修读六个学分的融合课程,而这些课程可以在所有工科院系中选择。
此次实施的大平台招生,其实上海交通大学从2014年就开始试点了,首批招生人数为420人,约占工科学生的20%,之后逐年增加,至去年,招生人数达到1000多人。经过四年跟踪调查,发现通过大平台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各类工程岗位的适应能力都很强,而且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工程设计、工程实践、集成创新、自主学习、合作沟通、批判性思维、公民意识七种能力,均比非试点培养的学生要强。
作者:郝梦夷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