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中考改革,必将“倒逼”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
张人利(上海市静教院附校校长)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已经公布。这一中考改革方案,除了改变计分科目、调整分值、完善录取办法之外,还有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以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中设立校综合考察环节,分值为50分。又例如,增加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考核,分值为15分。这些中考改革举措将积极引导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包括组织方式。不但有教师讲,学生听,还有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包括认知方式,不但有文本学习,间接知识的获得,还有实践性学习,直接知识(包括体验,感悟)的获得,不但有接受性学习,还有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包括活动方式,不但有做习题,还有参观、访谈、辩论和游戏等;
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包括学科方式。不但有学科体系的学习,还有主题学习、项目学习,不但有单一学科学习,还有跨学科学习。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难以应对中考改革的。可以说,评价可以说是一种引导,也可以说是一种“倒逼”,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在目前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单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上,还必须调整、完善校本课程。因为这些学科的教学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内容和目标的限制。目前,教育部已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上海中考改革的相关举措,正是呼应了教育部的要求。
中考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在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上,因为它既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要求,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也切中了目前教育的弊端。
观点2:中考改革要求学校做好“四个准备”
胡培华(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校长)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近日公布。综观整个中考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和亮点是“一依据、一结合”,即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考改革增加了外语听说测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等多种方式,既关注了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也关注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改变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业水平考试。
中考总分的呈现,不仅关注了中考分数本身,也关注了学科日常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其中历史学科日常考核30分,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日常考核30分,体育日常考核15分,均为日常过程性学习的积累和评定。对于非计分科目,也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全市统一命题的测试,并设计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的评价机制,做到学完一门考核一门评定一门,即学、即考、即评。
中考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进一步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增强高中阶段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面对中考改革,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1.学科教师的准备。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学校和广大学生、家长聚焦于“升学考试科目”,这方面的师资配备是比较合理的。同时,中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也对校长们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配齐配足配好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无论是计分科目、还是非计分科目,教师的充分储备是确保中考改革方案全面落实的基础和保障。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学校和广大学生、家长聚焦于“升学考试科目”,这方面的师资配备是比较合理的。同时,中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也对校长们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配齐配足配好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无论是计分科目、还是非计分科目,教师的充分储备是确保中考改革方案全面落实的基础和保障。
2.教师专业素养的准备。中考改革明确了每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和育人价值。每一位教师要深入研究,充分弄懂学科学习的要求,挖掘并把握所授科目的学科育人价值,真正体现通过课程浸润的方式,助力每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中考改革明确了每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和育人价值。每一位教师要深入研究,充分弄懂学科学习的要求,挖掘并把握所授科目的学科育人价值,真正体现通过课程浸润的方式,助力每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
3.学生适应变化的准备。中考改革方案在增加计分科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有可更多表现能力的机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一定存在‘合理负担’区间”,作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广大学生要树立理想和抱负,从小打牢文化基础,做好知识储备,锻炼自身生存能力,而这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出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作为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质轻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实现“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的办学理念。中考改革方案在增加计分科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有可更多表现能力的机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一定存在‘合理负担’区间”,作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广大学生要树立理想和抱负,从小打牢文化基础,做好知识储备,锻炼自身生存能力,而这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出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作为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质轻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实现“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的办学理念。
4.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准备。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作为学校,要努力设计学校拓展型课程、社会实践、职业生涯体验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关注日常教育教学,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分析和保障体系。
观点3:中考改革为学科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何宁(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上海中考改革方案已经发布。中考改革将有利于更好地呈现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特色和学习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科新活力,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首先,改革方案突出学科关键能力。为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中考改革方案提出了全面考察、注重能力的基本原则,强调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经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完全契合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
从《实施意见》所规定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计分方式看,60分的总分由日常考核30分和统一考试30分组成,通过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三位一体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不断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科学习所必需的学习方法;通过积极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增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全面结合,有助于实现教考统一。
其次,改革方案强调学习方式转变,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改革制度,鼓励学生以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习经历和实践体验,提高综合素养。
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接高考改革,是凸显上海特色的突破性探索,而这种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参与性的学习方式也是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的一贯要求。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学习体验,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实践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这种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必将为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所需的各类探究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能力支撑。
在笔者看来,上海中考改革给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带来了充分展现学科特色和学科发展要求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科教师而言,应该想方设法优化教学过程,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使学科教学进一步摆脱“重知轻能、重智轻德”,真正呼应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要求。对于广大初中学生而言,应该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开放的活动和思辨的过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对于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学科而言,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过程,必将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文:张人利 胡培华 何宁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