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政采摘草莓(摄/袁婧)
走进浦江绿谷上海交通大学低碳农业实践基地八号大棚,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这个占地约3亩的大棚内种植着近一万五千株草莓苗,玲珑饱满又色泽鲜艳,一颗颗草莓焕发着诱人光泽,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许文平博士正细心查看果实长势。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许文平准确把脉传统种植难题,带领团队探索出既能大幅提升产量,又实现“减农药、减化肥”效果的草莓种植技术,浇灌出一颗颗“高学历、高颜值、低成本”草莓。
▲开花
风味清新、维C丰富的草莓历来得到大众青睐;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势也让草莓成为城市市郊休闲和观光农业的优选作物。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草莓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种出好吃又健康的草莓一直困扰着许文平。
去年国庆期间,许文平带着团队成员进驻八号大棚开始尝试。“首先要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品质。”许文平告诉记者,通过前期优选脱毒植株作为基质育苗接穗母本,能够确保后代的健壮、整齐、不携带病原菌,同时基质苗根系发达,定植后马上发根生长,没有缓苗期。今年一月,试验田第一批草莓成熟了,“红颜”“清香”两个品种的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
“在传统草莓种植过程中,往往采用先定植草莓苗,缓苗后依次覆盖棚膜和地膜。”许文平认为这并不是个好方法,“地膜覆盖晚,覆盖需要大量除草;而棚膜覆盖晚,易受雨水影响,湿度大、病虫害多,这样一来农药量较大,栽培效果不理想。”因此,团队先覆地膜控制杂草,棚膜采用全程覆盖但前期“群膜卷起”,达到通风除湿又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的效果。
▲覆膜
▲定植
同时,许文平应用微灌控制土壤温湿度、反光地膜替代普通黑地等科学栽培手段,有效提高果实品质。这种栽培模式实质创造了一个干燥、干净的栽培环境,通过对水肥的精确控制,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减少肥料使用。“这样的栽培作业环境,干净舒适,穿着西装也能下地干活。”许文平笑着说。
▲土壤肥力监测
除了改善种植环境,许文平还巧妙利用生态调节技术,在种植期间通过叶片的修整,刺激植物产生生长激素促进果实生长,不存在外源激素使用;在草莓种植行之间铺稻壳,增加根系地温,调节根茎部空间的湿度,防止蜗牛等软体动物对果实的破坏,并种植葱蒜类植物有效防虫,减少杀虫农药的使用;使用水溶肥进行追肥,结合叶面喷施高钙、微量元素氨基酸水溶肥,提高果实甜度和硬度。
▲植葱蒜类植物防病虫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已经与上海浦东的部分果园达成合作实现技术推广,许文平团队也在向种植草莓的农民们推广这种种植方法。“要想实现全面推广,必须让他们品尝到我们的草莓有多好吃。”许文平表示,尽管团队培育的草莓令10年种植经验的果农都惊喜不已,但一些种植者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购买管理粗放的裸根苗,而不是成本相对高一点的基质苗,技术推广还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许文平还将进一步增加试验品种,熟化技术成果,制定技术标准,建立试验品种和核心技术示范园,不断推进上海草莓产业的升级转型。
文:李晨琰
编辑:沈湫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