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其创作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充沛的艺术热情从何而来?
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前不久恢复开馆,今天起,因疫情延期两月的《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面向公众展出。展览分六个单元,通过毕加索出生、成长和长期生活的六个城市,从巴塞罗那初露锋芒的马拉加少年、费南多美院不安分的青春到蒙马特高地漂泊忧郁的生活、艺术漩涡中心的巴黎左岸,再到马拉杜对陶瓷的痴迷、戛纳海边的田园生活,串起其成长历程。
其中,202件展品中的46件陶瓷尤其体现了毕加索对陶瓷雕塑等丰富媒介的独特观察,142幅版画及9件银盐摄影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毕加索的艺术魅力。
作为近年来国内毕加索展品形式最为丰富的个展之一,本次展览第一件作品可追湖到1896年,最后一件作品创作于1969年,也就是他去世前四年的陶罐作品。毕加索也是少数以瓷器作为媒介的现代艺术家,陶瓷作品不仅和他的绘画、木雕和青铜雕塑互相关联,也是其多姿多彩、不断演变的立体与抽象风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整体理解这位艺术家非凡创造力的前提之一。斗牛、猫头鹰和鸟儿是毕加索绘画和陶瓷常有的题材。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认为,毕加索一生创作经历了不同风格:古典主义、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自然主义等,他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破裂的过程中。
本次展览通过他的绘画、版画、陶瓷所创造的精彩世界,让参观者更接近艺术家。这些作品从不同层次显现出毕加索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进而帮助观众破解他独特的艺术世界的奥秘。
“毕加索展览在世界上年年都有,各具风貌,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大IP,而本次展览在上海举办,让我们发现毕加索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沉浸式感受他对艺术的痴迷狂热。毕加索毕生都在自由探索艺术的创新,他以人体肖像、静物的创新表现伴随整个艺术生涯。无论是油画还是蚀刻版画,都显现着毕加索的不安与冒险、坚韧与激情。”他说。
上世纪40年代,年过六旬的毕加索与其当时正热烈追求的女友弗朗索瓦·吉洛特前往法国瓦劳里斯镇度假,在当地的手工艺展览中,他偶遇了马杜拉制陶工坊主人——驻瓦洛里斯的陶艺家苏珊·哈米耶夫妇。当日下午,毕加索到他们的工坊做客,并尝试以陶土创作,当场制作出两头公牛以及一个小型农牧神头像。
此行引发了毕加索对陶瓷器创作的兴趣,在人生最后的25年间,他从制作盘子和水罐开始,然后用彩色釉料涂漆,为这些简单的日常用品赋予了新的质感。在陶瓷这个值得征服的新领域,他再次表现出与绘画或蚀刻相同程度的兴趣、大胆、尊重和掌控,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
这个暑假,不妨带着孩子来“遇见”毕加索吧!
作者/视频: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