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披荆斩棘的哥哥》持续闪光,大打“情怀牌”满足观众“爷青回”的情动视野,严格的“去油”行动,让哥哥们诠释真正的“人类高质量男性”,每一位男嘉宾都在过往的“主角光环”中挖掘全新的形象和可能性,节目聚焦于审美价值体系的思考和探讨,以此塑造充满“审美文化”的综艺品质。
有“男版”《浪姐》之称的《披荆斩棘的哥哥》,由芒果TV独家播出后,上线当天便以1.4亿的单日播放量登顶“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榜首,在各个社交圈层掀起热浪。用网友的话戏说,《披荆斩棘的哥哥》和《追光吧,哥哥》之间也就隔了N个《浪姐》。开播即坐拥大量“自来水”粉丝,充分显示《披荆斩棘的哥哥》是一档诚意满满的综艺,探索潜能、缔造“滚烫家族”、见证永不陨落的精神力,这些无不刺激着观众的神经元。节目组请来黄贯中、陈小春、林志炫、尹正、欧阳靖、黄征、张淇等30多位哥哥坐镇,涵盖摇滚、说唱、偶像、歌手、舞者等多种类型,满足90、80、70、60等多个年龄段的审美想象,这注定是一场“滚烫”的综艺盛宴。
“怀旧”“爷青回”的情动视野
沿用《浪姐1》的套路,《披荆斩棘的哥哥》也是突然定档开播,未给观众保留太多讨论的时间。节目中来自摇滚圈、说唱圈、舞蹈圈、武术圈、演员圈的多位“王炸”级别男艺人,登上“初舞台”便捕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心,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回忆起多达34首华语经典歌曲,呈现了一场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怀旧金曲狂欢。
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集体情绪,“怀旧”表现为对某段特殊时光的精神化重构,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反思型怀旧”。节目中的初舞台很明显地制造了这种怀旧景观,历史记忆被勾起,个人记忆被唤醒,观众的共情力开始飞扬。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合唱的《友情岁月》,张智霖的《祝君好》以及梁汉文的《七友》让我们重回TVB剧集的时代;黄贯中高唱《不再犹豫》,顶级摇滚乐队Beyond的记忆汹涌而来;言承旭的《流星雨》与大S在视频助阵中的那句“道明寺,我是你的杉菜”遥相呼应,重现了当年偶像剧的高光时刻;最后,哥哥们合唱《笨小孩》,电子屏播放他们孩提时期的照片,芒果台的“煽情牌”把观众打得措手不及。“怀旧”的视听机制瞬间引燃吃瓜群众“爷青回”的由衷感叹,由视觉快感转向德勒兹所言的情动力量。
实际上,“怀旧”的美学逻辑是以意识流化的情感表达重新感知历史,为当下乃至未来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换言之,“怀旧”并不是让我们沉溺于过去,而是要告别过去,面向现在与未来。看得出来,节目组深知“回忆杀”的红利期较为短暂,单纯依靠30多位男性的“记忆引擎”很难为节目续航。因此,只有展示哥哥们当下的另一面,才能引发观众的审美共鸣。比如:霸道的“道明寺”言承旭私底下是个内敛而羞涩的大男孩,全职奶爸李承铉可以将才华和颜值糅合成暗黑系的“高级感”,“打星”张晋在歌曲竞拍环节中玩闹得像个男孩,“大湾区五人组”过硬的演唱实力和满满的综艺感让他们迅速“出圈”,就连我们以为的“高高在上”的艺术家李云迪,也在与林志炫、刘迦、李响的互动中获得了高情商“端水大师”的美称。几乎每一位男嘉宾都在过往的“主角光环”中挖掘全新的形象和可能性,以此满足观众的情动视野。
“去油”“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简单美学
在青春怀旧的情动叙事之下,“男人质感很重要”的话语场域逐渐形成。当代社会的审美标准中“30+男性”等于“中年油腻男”的危险系数高,节目中的30多位哥哥正在用身体资本扭转这种倾向。男性青春洋溢的“清朗感”、深沉低调的“佛系”心态,都在他们的身上活灵活现。总体来看,节目的“去油”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清朗感”置换“油腻感”。被戏称为“去油吧,哥哥”的《追光吧,哥哥》,多少给了《披荆斩棘的哥哥》些许前车之鉴。相较于前者杜淳的广播体操版《情人》、汪东城的“鱼跃下潜”舞蹈动作等“辣眼”表演,后者可谓将“去油”进行到底。“一公”舞台大幕前亮相着醒目的“舞台 提 示 清 单”,“慎 用 咬 嘴 唇”“慎 用Wink”“慎用顶胯扭胯动作”等五条建议善意规训着哥哥们的言行举止。有趣的是,表演过于投入的胡海泉不经意间抛的媚眼甚至都有被“剪掉”的风险,这真是内娱界“去油大作战”的典范了。事实上,节目组把控矫揉造作的“油腻感”只是一种外在调控手段,更重要的是哥哥们身上散发的“清朗感”。
平均年龄30+的哥哥们,身材管理在线,不加修饰的清朗气质,丝毫不输当下的年轻艺人。加之他们清爽的舞台表演,燃、炸、仙,应有尽有,天然地具备“不油”的清新风格。
其二,“佛系”替代“内卷”。当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正在为“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激情绽放时,流传着江湖传说的哥哥们却“佛系”蔽体,拒绝“内卷”。陈小春的“半小时”练习时间拿捏准了“反内卷第一人”的整体气质,李云迪的“握手名场面”堪称“内敛式社交”的典型代表,黄贯中在“选宿舍” “选队长”时始终保持不争不抢的低调状态,张智霖的采访回答“也不是要去比”俨然代表了初舞台排名公布后的主流心声,林志炫则用那句“排名是这个舞台上最不重要的东西”营造着“佛系”氛围……他们组团看球、宿舍弹唱、互赠礼物、打趣玩笑、公费追星。姐姐们电量满格的求胜欲在哥哥们这里俨然变成了淡定低调的相互“体面”。有人质疑这是哥哥们害怕突破舒适区的保守做法,平心而论,这却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简单美学。
从外到内,这些无不诠释着当代中年男性的精神颜值。与短视频平台上千千万万个为了追求流量而选择“油腻”的“徐勤根”相比,哥哥们才是真正的“人类高质量男性”。他们可以是“哈人克星”赵文卓,也可以是“张荆棘”张云龙,亦可以是“宝藏男人”李承铉……他们哪里还需要什么猎奇的“眼球经济”,凭借才华和能力便可保持一整个夏天的“热搜”。总之,哥哥们自带BGM的人生背景乐,节目组“反套路化”的赛制加持,观众们的童年滤镜相互作用,都为成就节目的“质感”竭尽绵力,重塑“审美文化”在线的“滚烫”综艺。
“质感”重塑“审美文化”提升综艺品质
近年来,饭圈乱象、流量至上,快餐式的“偶像文化”越来越呈现“疲软”状态。哥哥们跳脱资本运作的造星机制,发挥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让艺人的长线价值再次受到社会关注和思考,这预示着一种更合理、更客观的审美价值体系正在形成。进一步而言,制作可以持续输出正向审美文化的“质感”综艺,逐渐成为娱乐行业的基本共识。
“质感”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扭转“畸形审美”,展示哥哥们的男性气质。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坚决抵制泛娱乐化、要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不施粉黛的陈小春、体态端正的李云迪、黑色劲装的赵文卓、灰色西装的张智霖,举手投足间都张扬着这个时代该有的男性气概,与《偶像练习生》《创造营2021》《少年之名》等选秀节目中“糖果超甜”的男选手们完全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广播电视总局通知的导向,也在试图重新提升当下观众的视觉审美。另一方面,强调“业务能力”,重视合作共赢的节目氛围。节目的主题曲《Call Me by Fire》由所有哥哥共同演唱,他们融合流行、说唱、摇滚、RNB、舞蹈、乐器演奏等多种元素,在点燃现场的同时,也极尽所能发挥了哥哥们的个人特色和业务能力。即便是背景资料采集或者现场花絮拍摄,都以专业能力为主,比如林志炫为了达到最佳的声音状态,向节目组协商调整录音时间。
确实, 《披荆斩棘的哥哥》把叙事核心都放在了“释放男性力量”上,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滚烫的人生永远发光”,这是节目的内在驱动力。然而我们必须格外注意,男性的力量来自于从身体机能到审美价值的“复调结构”,身体的力量或许显而易见,但是审美价值的培植与引导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就目前播出的几期来看,节目中的价值观仍然不够清晰,张智霖需要一个“体面的告别”,赵文卓厌倦了“扫地僧”的生活,胡海泉走在吃瓜第一线快速吸粉,敖犬想要逆天改剧本获得“翻红”的机会等等,节目组尚未在多元的话语中找出审美共性。我们不能单向度地通过哥哥们的魅力、技能、业务能力来收拢观众,而忽略了他们“披荆斩棘”后带给观众的具备审美文化的价值判断。正如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那样,“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不言而喻,这就是塑造综艺“质感”品质的精髓所在。
作者:艾志杰 (作者为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
策划:王雪瑛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