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家上海电影院同步上映!苏州、无锡、杭州、嘉兴等长三角地区城市同步上映!戏曲电影这回的手笔有点大!
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是上海的声音、经典的声音——沪剧电影《雷雨》。历经近两年的筹备,沪剧电影《雷雨》于今日正式登陆大银幕。
记者在淘票票票务平台查询发现,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百丽宫影城等多个市中心的剧场,今明两天的一些场次已经买满八成甚至满座。这种情况也延续至周六日的销售,上海影城、UA梅陇镇等多家影院的下午场已近售罄。尽管并非是影院最大的放映厅,在市中心与商业电影正面迎击之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让人激动。而在沪剧院的微信公众号留言中,早就有崇明这样的沪上远郊、长三角地区如常州的戏迷翘首以盼,担心被放映院线“遗忘”。
早在几天前开启预售时,茅善玉就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好消息。“一开始,院线还觉得心里没底,排的都是早上10点的非黄金场次,看到后来预售的情况好,慢慢的下午场、甚至晚上黄金场也开出来了!”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及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主创方面,电影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监制,著名导演梁汉森执导。而演员方面影片几乎采用了当前舞台版的全部阵容:上海沪剧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领衔饰演繁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陈瑜饰演鲁妈,此外著名沪剧演员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凌月刚、金世杰一并参演。
自话剧《雷雨》发表80多年以来,这一部舞台经典先后被多次改编上演。早在1938年,沪剧《雷雨》经由申曲前辈艺人施春轩等人,以幕表戏的方式搬上舞台。作品一经问世便引发沪上观众的强烈反响。此后沪剧逐步演变成为《雷雨》的最佳演绎体裁之一。
到了1959年,时值新中国建国十周年,沪剧界为向祖国献礼,以大会串的形式,集结当时沪剧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明星,由宗华改编的沪剧《雷雨》上演于人民大舞台。丁是娥、解洪元、王盘声等老艺术家悉数亮相,成就了一版阵容强大,流派争艳,合作默契的经典《雷雨》,史称“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
经由几代传承,茅善玉凭借在剧中对于繁漪的精彩演绎,于2013年摘得“二度梅”。而在近几年《雷雨》更是走进清华北大校园,在北方的青年学子中产生影响力。而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年、“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公演60周年,上海沪剧院携手上海新文化影业推出实景沪剧电影《雷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用这种方式来纪念沪剧史上的经典一幕,致敬沪剧前辈,更献礼祖国华诞。
茅善玉感慨:“可以说,一甲子时光里,只要上演《雷雨》不管在哪,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场场爆满。这就是经典文本的魅力,这就是沪剧演绎的魅力。”
将沪剧舞台上的“里程碑”之作拍成电影,让熟稔舞台表演的主演迎来从艺生涯中的一大挑战。为帮助演员在镜头前“入戏”,导演梁汉森别具匠心,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着力塑造了“繁漪”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繁漪”的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的爱恨纠葛。
梁汉森表示:曹禺大师创作的话剧《雷雨》是中国戏剧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向世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余毒对人格的磨折,唤醒了人们对旧社会的反抗精神与对新时代的向往。电影中不仅保留了舞台版本中“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四凤独叹”“五重唱”等经典唱段,通过实景拍摄不仅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周公馆,并展现了许多在舞台上未充分展示的原著中的经典场面,例如翻译雨夜尾随周萍,四凤、周冲双双触电而亡的场景。茅善玉及一众优秀沪剧演员都在影片中奉献了舞台上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电影将原作的精华通过画面和声音的传达,多方位渗透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带来前所未有的沪剧“新体验”。
沪剧这一上海“乡韵”在江南已传唱百年,此次由上海沪剧院带来的实景沪剧电影《雷雨》,是沪剧艺术通过院线电影这一普及全民的艺术载体,将戏剧经典以申曲风韵娓娓道来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此片不仅是沪剧艺术在创新实践中的突破,更是戏曲民粹响应时代号召的迈步,展示了沪剧作为地方剧种,努力培养潜在观众,积极投入文化交流的决心。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邵岭
图片:上海沪剧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