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退休教师莫桑晚,和老伴夏满天过着宁静的日子,直到有一天,40多年前“死”于大地震的前夫马识途突然出现在她面前,莫桑晚和夏满天该如何面对这位不速之客?
这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话剧《家客》的故事。这部作品首演于2017年,是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为张先衡、宋忆宁、许承先三位实力派演员度身定制的一部荒诞喜剧。全剧只有他们三个人物,三幕戏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人生。
“他们在舞台上就算读说明书,也会非常有戏剧性。”喻荣军告诉记者,《家客》至今已大小修改了11稿,希望以更佳的舞台质感和艺术品位呈现给观众。这部戏不仅是为三位艺术家所作,同时也想通过此剧反映其父辈一代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命运。
作品由国家一级导演周小倩执导,并特别邀请《商鞅》的舞台设计师黄楷夫担任舞美设计,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光担任作曲。
日前,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的《家客》“一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共16位领导和专家,就《家客》演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讨论。
研讨会上,各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对《家客》的主创团队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为《家客》的再修改提高建言献策,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给主创团队提出了包括剧本修改、导演手法、演员表演、音乐呈现、舞美设计、理论评论等各方面的提高建议。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用三句话来概括对这个戏的感受,第一个就是这部戏体现了话剧的魅力,可以成为一部保留剧目可以经常演。第二个就是人生的错位,这种“错位”是这个戏最大的看点,通过这样一种表现给观众提供了观察的视角。第三个就是表演的艺术。“尤其是夏满天对马时途态度的转变很有意思,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人物的善、编剧的善、导演的善。这三个人其实都是有患难的,有坎坷的,经历了挫折人生之后三个心灵的碰撞,但是我觉得从敌意慢慢转化为互相关切,是要有一些契机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寥向红认为,《家客》反映了三种生活状态、三种可能、三种选择、三种人物命运和关系,外部结构是很假定的,但是每一部戏内部的剧情细节又非常具有生活的真实。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法曾表示这部戏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取向都是好的,思想深刻,语言精炼,节奏适中,展现的真实生活,人物关系处理十分精准。“演员都是在行动中说台词,什么叫做行动中,不是内心动作的行动,我指的是办着事干着家务在动作肢体动作当中来说台词,就像平常生活那样,所以给人亲切感。”
“故事讲述了更多人或者是说所有芸芸众生的这种生活,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戏里的情境之中去回望自己,反思人生,这个戏的台词很有哲理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说,“比如说马时途说的,有些东西放在心里久了也就没有了,蒙尘的心不去打扫就永远不会亮堂的,一直以来我都是攥着拳头过生活,双手握紧了里面都是空的,孰不知人只有放松双手还可以抓住一切,放下才能够有足够的坦然。”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具有突破性成功的探索,那就是改变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的反应角度,对生活的触摸角度,表现了这样繁复40年中国人的心灵历程。”欧阳逸冰说,马时途和莫桑晚的爱情是非常奇特的,片片断断,连续起来,从那个工厂,从岳母对马时途的态度,从马时途到安徽,从马时途到安徽的那天晚上和莫桑晚在田埂的小路上,在稻田池塘水的倒映中,他们描绘着的爱情已经从极端滑落下来。所以说他在逃避,而逃避是为了爱护,这是艺术创作中一种非常难得、珍贵的美好。
从1982年至今,宋忆宁参加戏剧表演工作已经35年。在这些年里,她所塑造的角色,足够再构成另外一个人生。在《家客》中饰演的女教授莫桑晚,是宋忆宁熟悉且擅长的角色类型,但她丝毫没有掉以轻心,一遍一遍地仔细揣摩人物,全情投入其中,“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这是我眼中的莫桑晚”。
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先衡此次饰演莫桑晚失踪的前夫马识途,他和宋忆宁有大量的对手戏。张先衡透露,自己演了一辈子戏,但“为排此戏看了20遍剧本,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这样过,很有挑战性”。
张先衡、宋忆宁、许承先三人的上一次同台聚首,还是在2008年在话剧《浮士德》中,很多观众期待着再次看到三人同台飙戏。
“其实,演戏本来就是要飙。”张先衡认为,演员应该每时每刻全情投入,跟自己飙戏,跟同台的对手飙戏。“观众对戏满意才是最重要的事。”
许承先对此也表示赞同,“对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接近角色。”此次,他在剧中饰演歌剧演员夏满天。许承先表示:“第一次看剧本我就很喜欢,人物很有趣。人老了并不代表情感也衰败,老人有老人的情怀。”
作者:童薇菁
制作: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