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亚洲新人奖评委见面会,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宁浩携日本导演石井裕也、中国导演苏有朋、演员谭卓、新加坡电影策展人谢福龙亮相。关于最多提到的评审标准问题,宁浩表示,新人导演的独特创造力、个人风格和审美,是评委们讨论后一致同意的重要评判标准,期待看到青年导演有创意的作品。
宁浩与亚洲新人奖渊源匪浅,在2005年,还是电影新人的宁浩以《绿草地》得到亚洲新人奖肯定。今年他回到了这个平台,挖掘新一代的亚洲新人新作。他感慨,“今年刚看了四部作品,还没有看完全部作品。从我个人感受而言,亚洲新人奖的作品相比过去关注的题材更大、更深入,青年导演显得更为成熟,视听语言也比从前更进步一些。”
新人导演面临的困难,通过电影节平台提供的交流平台和资源,能够得到很多帮助。苏有朋表示,在导演和工作人员在审美等领域发生分歧时,尤其需要前辈、过来人的认同。宁浩则回忆起2003年拍摄第一部电影《香火》时,剧组只有七八个人,资金都是凑出来的。“十几年前,我们最困难的问题是钱,找不到投资,需要很强的自我推销能力,和投资方接触,让他们信赖你。”而自2004年亚洲新人奖设立以来,更多年轻的亚洲导演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走向世界,为亚洲电影输送了更大能量。
新加坡电影策展人谢福龙也肯定了亚新奖对于电影新人新作的扶持宗旨。他曾于去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电影节活动中,为一位中国新人导演拍摄的作品惊艳。虽然是处女作,电影在艺术上已经非常成熟。“新人总是渴望改变世界,我很高兴看到这些。”
深厚多元的文明盛放在亚洲的沃土,新人们风格鲜明的电影,也将成为最好的载体,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彰显绚丽多彩的亚洲文明。“我们看到的电影来自不同的国家,风格差异非常大,”苏有朋说,在他心中这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每一种都是富有魅力的强势文明。日本导演石井裕也认为,“亚洲幅员辽阔,各国将独特的文化表达在电影中进行交流,能促进我们亚洲人的相互理解。”对于亚洲各国的文化经济发展目前处于不同阶段,谢福龙表示自己将特别关注电影市场并不特别发达的地区,希望以此促进亚洲文明交流的多样化。
而对于当下“流量明星”盛行的问题,宁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创作电影、挑选演员时,应该坚持从创作视角出发。“其实对作品来说,他们都是演员,是否合适才是第一考虑的问题。每次都要根据对剧本的深入研究选择演员,而不是根据他们身上的标签区分所谓流量明星、普通演员和还未成名的演员。”演员谭卓也表示,只要是好剧本、好项目,即使是低成本的新人作品,也能吸引好演员不计报酬地出演。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