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祖国迎来七十华诞。70年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到高铁运营里程超2.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嫦娥五号将于2019年底奔月取土;从新中国重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身份,再到“复关”“入世”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70年背后,又有多少属于新中国、新时代的成长与喜悦?
日前出版的《中国寻路者》一书亮相“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由上海新华传媒、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联合举办。该书作者、资深媒体人高渊与现场观众分享书中故事,触摸这个时代寻路者的赤子雄心。
浓缩在30多万字《中国寻路者》里的24次高端访谈中,有居庙堂之高的陈锡文、王新奎、高尚全和邵宁,有处江湖之远的郑永年、周其仁、张五常和王赓武;有象牙塔中的陈佳洱、吴启迪和方汉奇,有经历媒体巨变的白岩松、曹景行等;“入世风云”和“东京归来”两章,对应了入世谈判和东京审判这两段浓墨重彩的历史。
受访者的人生,既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侧影,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与波澜壮阔的国家命运休戚相关。他们在新中国7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建设进程中,贡献了胆识与智慧;他们的责任感与创造性,正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产。
《中国寻路者》
高渊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可以说,书中呈现的一幕幕图景,犹如长江大河般流淌而下,漫过历史的沟沟坎坎。其中,有陈锡文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不妥协,有王新奎对1980年代初汪道涵市长在晚上召集年轻人开会的念念不忘,有邵宁对“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殚精竭虑……中国道路是摸索出来的,而摸索中国道路的,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一个个火热的灵魂。
“我们身处巨变的年代,每一天都是历史,每一个维度、每一刻都值得以客观、真实、专业的方式记录。《中国寻路者》中不平凡的历史细节,可以留给后人理解他们未曾亲历的时代,也是媒体人为这个时代所能作出的一份贡献。”他以平视的姿态,挖掘受访者的人生故事。在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看来,《中国寻路者》探讨的问题颇为深刻:这70年的中国锐意革新、艰难突围,其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改革开放究竟是由哪些人、哪些事一一促成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阅读一部新中国强国之路的缩微版“史记”。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