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市场正在飞速成长,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让原创音乐剧讲出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昨晚,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行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入选作品创作者分享会。评审导师、作曲编剧与观众深度交流了原创音乐剧的内容创作和市场前景。
原创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行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却仍处在“手工作坊”的起步阶段,缺乏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以口碑佳作撑起长期运营。文化广场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自去年11月起向社会公开征集作品后,收到了72位创作者的77部投稿。不少主创都是多年音乐剧观众,看了许多年的外国大戏,终于能以中国血脉中流淌出的音乐和故事在舞台“圆梦”。
让中国故事迎来意想不到的艺术绽放
拉丁舞种与广场舞碰撞的《为什么跳舞》,让“渣男”和被遗忘的女友重逢的《对不起,我忘了》,母亲替儿子向女朋友求婚的《完美人生》……入选孵化计划的剧本,灵感不少都来自创作者所见所闻的真实经历,或是源于朋友圈都在讨论的社会新闻。极具戏剧张力、紧贴社会关注的剧情梗概一公布,就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
主创们提供的多元创作思路,更让不少观众感到非常惊喜,并热情提出了意见和疑问共同探讨。
摇滚和电子音乐,也可以表现中国历史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撕裂吗?“看完德国音乐剧《莫扎特》之后,我就觉得中国有更富戏剧性的文化人物,完全可以成就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南唐后主》编剧张吟昕表示,他想把诗词重新谱写成歌曲,还原“历史课本里读不到的故事”,以南唐末代君王和千古词人两种矛盾的身份,探讨李煜一生的抉择。
有观众现场就表示支持,“期待看到意想不到的音乐剧效果,让中国故事在舞台迎来艺术的绽放。”著名作曲家金复载表示,创作者提出的不少计划,突破了他对剧本的想象,希望未来也能对华语音乐剧的发展起到开创作用。
“韩国音乐剧发展也借鉴过很多外来创作思路和剧作架构,但故事仍然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曾在韩国音乐剧行业工作多年的制作人王海笑表示,无论哪一种音乐样式,都将丰富原创音乐剧在中国审美风格下的多元呈现。“创作者想到的故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孵化计划的追求:在中国语境下,去讲中国自己的故事。”
营造原创华语音乐剧的艺术生态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在现场感慨,音乐剧传入中国后,行业发展曾有过几轮“幻想”。但无论是引进大量外国经典剧作、投入大量经费“砸钱”、开班每年培养专业人才,都没有立刻带来好剧的量产。“孵化好戏,比参考多少洋戏、投入多少经费更重要的,是行业生态的建设,”他说,“创作者需要从平台获得和观众见面交流的机会,每个人的意愿和热情都是生态的一部分。”
五部作品的主创分享创作灵感和和剧情梗概后,观众纷纷从故事原型、风格类型、哲学思考等维度提出了不同见解,让主创们宛如经历了一次难得的市场调研。
陶辛表示,音乐剧在所谓“黄金时期”后,仍在不同国家地域生长,自由艺术的维度不可忽视。在对艺术共同的痴迷与热爱下,才有《为什么跳舞》和《南唐后主》两组主创跨越20多岁的年龄差;《生死签》的艺术总监周可人十多年后不忘触动他心灵的故事,与青年作曲家陈祺丰一起在创作中探索自我与生命。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可能一部戏只能演五场,刚上演就要封箱,因为没有钱,演员也要上课,没有团队,没有人整合,一个戏死在那里多难受……”青年编剧孙浩程表示,孵化计划能保障创作者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创作。让好的音乐剧跨越瓶颈,逐渐成熟走向市场,不仅给艺术家关于市场和观众审美的指导,也引导艺术家“成为自己”。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