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一本好书》剧照
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即将于6月11日-1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从今天起,文汇报APP将陆续推出国内互联网创作代表人物的专访系列。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一本好书》,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的节目被观众称为“清流”。经过他的编排,汉字的魅力与书本的力量,在各类喧嚣的娱乐内容中脱颖而出,成为网友、观众追逐的热点。在即将于6月11日-12日举行的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上,关正文及其作品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想发现“清流节目”在网台两端实现双赢的秘密,关正文的经验值得一听。
观点提要:
尽管被业内视为“文化综艺”的代表人物,关正文并不认同“文化类节目”一说。他认为,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公约。“如果你看看全球各个国家年人均图书阅读的数据就可以知道,大多数发达国家至今人均读书都在30本以上,你就知道内容价值,才是人类文化消费的主流。”
同样不被关正文认同的还有业界不断探讨的“青年审美”一说。他说:“任何年龄段人群,彼此之间的差异都非常大,80后有海归也有小镇青年,有忧国忧民的也有混吃等死的,代际差异跟时间淘洗是两回事,对内容价值的传播,往往更需要积淀和准备,讨好青年是一个非常无聊的说法,争取年轻受众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青年人谁都不爱看的,老年人也不会爱看。”
关正文更愿意将节目创作理解为“翻译”——将有价值的内容它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形态。 “面对任何题材,我首先看到的都是可看性。如果这种可看性原先比较隐蔽,会让大多数人意外,就凑巧完成了创新。”
▲关正文近照
文汇报: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一本好书》,您让大家看到,文化可以成为综艺主题,文化题材也可以让青年人觉得好看。当时在是喧嚣的互联网时代,在做这些文化综艺之初,您料想到这些节目会那么火爆吗?为什么?
关正文:我一直不大同意文化类节目这个说法,因为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公约。往小了说,所有视频节目都属于文化产业,唱歌跳舞是艺术文化,餐饮烹饪是美食文化,你总不能在这么多文化中再分出一个叫文化的文化吧?相比之下,我倒是更愿意把不同类型的节目分为表层娱乐和深层愉悦两大类。这两大类都是人类文化消费的刚需,干活累了就要休息,活得不爽就要思考,就要学习。这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固化下来的只有人才有的需求,也是只有人才能发明的满足方式。两者之间是没有也不该有什么鄙视链的。
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可能浅娱乐需要常变常新、花样百出。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则要锁定内容价值,让大家有所收获。我只是从个人偏好上比较喜欢后者而已。如果你看看全球各个国家年人均图书阅读的数据就可以知道,大多数发达国家至今人均读书都在30本以上,你就知道内容价值,才是人类文化消费的主流。所以,我好像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节目是不是缺少受众,也真没想过它会不会火爆。因为爆款这件事有太多环境因素,不成爆款不代表没有足够规模的受众。真的没人爱看,只能说明你没做好。
文汇报:您的综艺节目很好地做到了“社会价值”与“可看性”的平衡,能不能结合这些经验,谈谈,您是如何在节目中做到“守正出奇”的?
关正文:面对任何题材,我首先看到的都是可看性。如果这种可看性原先比较隐蔽,会让大多数人意外,就凑巧完成了创新。比如读信,可看性首先来自于那些信写的真有意思;比如读书,可看性首先来自于那些经典名著,那本书可能有一百年,被几千万人阅读过。大众传播的使命就是让有价值的内容被大众看到,没有受众的传播没资格自命清高号称主流,只能叫有辱使命。
作为节目创作者,我觉得我们的职业就是个翻译,面对有价值的内容你能找到某种方法,让它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形态,这是你的职业。在我的实际体会中,这种转换并不需要有意出奇,而是应该紧盯内容,追求最高效、最直接的效果。比如汉字听写,我们就是直接写。比如书信,我们就是直接读。这个职业要求我们有个直觉,你应该能够从自身推演出观众收看的感受。比如读书,我一直想直接读,但是知道这在传播上不可能,因为,书有上下文,你没法中间抽一段,从头读起你又没那么长时间。于是卡了好长时间,最后才想到了演出来。全是从内容出发的,没想过出奇。有的时候客观上看着有点新鲜,那是因为没办法。为创新而创新,为出奇而出奇,这种追求,一听就跟内容无关。节目的关键,是你到底想说什么。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直击“提笔忘字”的网络时代症结,收获巨大关注
文汇报:中国网络剧兴起之初,就将目标受众定位在年轻的网生代,所以创作的审美趣味必须是向青年人倾斜的,在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综艺的“网感”问题的?或者说,怎么在内容操作中,向青年审美靠齐的?
关正文:有一次去提案,对方问了一个问题:关老师你们团队有90后吗?下回让他们来提案吧。有一位创业者跟我说,他们现在评判节目,比90后年长的一律闭嘴。我说你们看看《权力的游戏》,跟过去的电视剧有什么网络化的区别?HBO就是一个传统电视平台,引进后就是网剧,你告诉我区别在哪儿?你再看看《头号玩家》,那是七十岁的人拍的,漫威老李快死了也是世界领先。
当八亿人都成了网民,网民就是人民。所谓互联网的青春属性,不过是短时间的,老头老太太如今谁不用微信?说到戏,世界上只分好戏烂戏,节目也是一样,文章也是一样。要说有区别,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家愿意看你才会点击,不爱看你就是空气。想要人家想看你,你就不能虚头巴脑,不能不说人话。
当网民就是人民,这时候代际划分,别说90、00了,就是老中青这样大的代际划分的意义,也远远低于文化偏好对人群的划分意义。任何年龄段人群,彼此之间的差异都非常大,80后有海归也有小镇青年,有忧国忧民的也有混吃等死的,代际差异跟时间淘洗是两回事,对内容价值的传播,往往更需要积淀和准备,讨好青年是一个非常无聊的说法,争取年轻受众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青年人谁都不爱看的,老年人也不会爱看。
文汇报:您认为,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到底有什么区别?
关正文:我认为没区别。最早是电视台向互联网输出,网络火的全是一线电视台播出的节目。现在开始出现互联网向电视台的输出,在电视上效果同样也很好。从传播的现实看,75%的受众是通过互联网终端收看剧集和节目的,客厅大屏也大量在互联网化,不是因为内容差异,而是因为方便。播出上台网标准一致,再说有什么台网审美不同、内容形式、价值追求不同,就都是伪话题。《见字如面》和《偶像练习生》的差别比台网之间的差别大得多。
从长期效果来看,受众的确需要培养,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读书的人还是太少,年人均读书数量低到让人不好意思,这的确需要逐步养成。从短期效果来看,中国人口这么多,任何偏好其实都有足够大规模的人群。比如《见字如面》单期最高点击达到3.6亿,但它的受众跟选秀节目可能是完全不重合的两群人。这两类节目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你踏实做好自己受众的服务就是。
▲《见字如面》让人们通过读信,带人们走进鲜活的时代场景,与深刻的人情人性
文汇报:目前,网络综艺的潮流已经变化了一茬又一茬,您觉得中国的网络综艺还有那些突破的可能,或者说发力的方向?
关正文:所谓潮流、热点、风口、IP,往往是资本市场那些不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兄弟给自己发明的工具,弄得好多自媒特别愿意发布趋势报告,好像这样就能担当行业的旗帜,最差也能扮演敏锐的时代观察者。实际上,好的节目,好的剧集,都是核心主创个体创作的结晶,而不是趋势化量产的产品。任何作品,只要是瞄着趋势跟风,从出发点就已经不是创作,一道菜好吃就大家都做,小有成功就拼命复制,有人喜欢就变着法儿没完没了掏人家钱包,这些都不是创作者的特征,而是商人特征,而且在商人里面也是比较差的商人的特征。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趋势预言都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往前数几年,什么直播风口、网红风口、短视频风口、什么综N代迭代,现在你再看看,直播网红全去带货了,跟文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短视频成了生态了,你组织专业创作根本自取其辱。综N代迭代没任何规律,只是因为创新力下降。人家《快乐大本营》怎么二十年不倒呢?
还有人宣布文化节目也是风口,过几天又宣布这个风口结束了。实际上,那个所谓文化类节目从来也没有到达过娱乐节目的爆点,大家都在努力。有人看到热度衰减,也不过是投机起哄的人吃了亏离场而已。
如果说我能有什么方向预测,我的真实感受是内容价值越来越受到更多人重视,节目创作也越来越向作品化发展,创作者的个性越来越决定节目成败。创作者越来越偏好自己最想做的节目,越来越忠实于自己真实的感受。所以,别找趋势了,这样出来的作品,应该谁也不挨着谁,每一个都是独立的、独创的。
文汇报:说一部,您最近看的一部给自己启示,或者说推荐的网络综艺。
关正文:最近正在为准备第二季《一本好书》疯狂读书,最少也是三天一本。当你为工作而读书的时候,心态跟自己读书不太一样。为了节目制作,你总会一直在评判这部书的写法是不是适合节目的改编和呈现,故事内容大众是不是感兴趣等等,但是好在所读书目全是经典,最终推荐给大家的一定也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所以依旧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给大家推荐一本《怪诞行为学》吧,在《一本好书》里我可能没办法演绎,但这本书特别有意思。作者是丹·艾瑞里,一个以色列人。这的确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作者却一直在讲故事,所以特别好玩,而且非常有用。以前我们总是说人类是理性的动物,甚至人会在利益面前理性决策,还成了经济学的建立基础。但是艾瑞里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所有的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非常不靠谱,而且种种非理性的行为还特别有规律,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犯下的错误都是必然的。艾瑞克所有的结论都不是推测认定的,而是通过标准的心理学实验求证的。单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就能让你看得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尽管你看完这部书之后,可能依然会走在犯错的路上,但好歹你会明白,知道自己是在上当犯错,只是身不由己。有了这种感觉,会显得你一点都不傻。
节目我推荐一个我自己正在制作的吧,大题目叫《伟大的细节》,是个通过文物看历史的节目,因为我觉得大家看文物贩子展示藏品价值的节目可能有点腻了,想弄个新鲜的。文物出土本来就是为认知历史的,不是为收藏倒卖的。但是这个题目有点大,我们和优酷商量要做一百集。第一季10集,先从钱币入手,去看看财富中国史。大家以前看到的历史,大多是从道德角度去看帝王将相,谁好谁坏。这是孔子、司马迁留下的传统。但其实,人类的所有道德、法律下面的本质都是经济。所以,从经济发展程度、民生幸福程度去看各朝各代的执政者,你就可以不光是看他怎么做人,更能看到他做事的实际效果。当你真的这样看了,就会发现跟以前看到的历史非常不一样。所以,值得期待吧?
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即将于6月11日-1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本届峰会聚焦“精品”,包括互联网影视高峰对话、互联网影视峰会主旨论坛、互联网影视精品论坛、互联网影视精品盛典等系列活动。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