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音乐剧绘本、首部儿童文学编年史、首部图画书专业研究Mook……今天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这场阅读嘉年华见证了诸多“国内第一”的密集亮相,彰显了上海童书展作为业内首发平台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绘本,“藏”着12首雪域天籁】
在藏语里,“多杰”的意思是金刚——高原之树所结之子,具有无穷的能量。今天开幕的第六届上海国际童书展上,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绘本《多杰》首度亮相,引发在场的大小读者们关注。
书中,七岁的男孩多杰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看着牛吃草,草吃土,土吃雪,雪吃牛粪,一粒种子飞过头顶,一块石头闭上眼睛,多杰用他的背影对我们说:“睁开你给我的心,那个晚上,和第二天的早晨。”“和多杰一样的孩子,都能明白他的看见、他的话语、他的心——心如赤子,不疑不惧,千山万水,欢喜相逢。多杰来自陌生而辽远的高原,但他是所有孩子的伙伴,是久别重逢的相遇,是油然而生的熟稔和亲密,种子怎么会飞过头顶?石头怎么会闭上眼睛?这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暗语。”诚如书评人徐榕所说,阅读《多杰》的时候,好像把自己从烟火迷离中抽离出来,去圆孩提时代的梦,聆听天籁之音,抵达雪域远方。
活动现场,童书推广人张弘请音乐剧中“大、小多杰”扮演者亮相,两位藏族演员演唱了《牛粪是星星》《我没有眼睛》等曲目,上海国际童书展的舞台上回荡着“最接近太阳”的天籁之音。
《多杰》
张忱婷 著 唐心怡 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杰》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魔法童书会”合作推出,故事取材于青海玉树三江源地区,创作完成于上海。作为国内首部音乐剧绘本,《多杰》在创作过程中有诸多创新——绘本不光能看,还能听。书中诗意奇幻的文字,配以“歌唱着的图画”,灵动展现了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理、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艺术,读者翻开纸书,即可获得如亲临音乐剧现场般的感受,“藏”在绘本里的二维码,邀请小读者们聆听藏族孩子的12首歌曲,和歌声中少年纯净空灵的童心。
所有的阅读,都会变为成长的一部分;所有的爱悟,都会与我们融为一体。从音乐剧到绘本,《多杰》的创作已跨越四年,绘本为汉藏双语,在叙事画面中插入歌词,讲述了藏族男孩多杰的梦境奇遇,堪称“雪域高原的《纳尼亚传奇》”,致力在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之间寻找到和谐平衡点。
正如儿童音乐剧编导张忱婷所说,多杰是一个永远长不大,永远停在梦里的精灵。“他是人,是鼠兔,是牦牛,是牧草,是雪山,是大河,是月亮,是星星,甚至是最朴素的牛粪。但真实的多杰确是不可知的,你休想靠读一遍就解开他真实的面目。他虚幻而又真实,近迫而又遥远,单纯而又危险,立体而又符号化。多杰是孤独的,犹如我与生俱来的孤独,他是我们寄托在灵魂最深处、最净处的影子。多杰没走,他一直站在7岁等你。”据悉,《多杰》正是华东师大出版社“中国原创绘本出版基地和孵化平台”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国首部儿童文学编年史,梳理呈现百年脉络】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
王泉根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近百万字的国内首部儿童文学编年史著作《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今天在上海童书展举办研讨会。作为“十三五”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编年内容起自1900年,止于2016年,涉及百多年间中国儿童文学的大量的人、事、书,脉络清晰,并配以150余幅珍贵照片。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整理编撰,釆用逐年逐月记录,一事一记,充分重视所记事项、事情的重要性和事实的准确性,第一次系统全面记录了百多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历史演进、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社团、出版传播以及重要文学会议、文学评奖、中外交流、阅读推广等方方面面,全面呈现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演进的丰富内涵,其中晚清、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抗战时期等编年史料,都系首次发掘整理。业内认为,该书的出版,对于深化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史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交流,具有文献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王泉根看来,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与具有自身独特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部文学史如果抽取了儿童文学将会如何?那就如同一个家庭只见大人不见孩子没有希望与未来。但由于多种原因,此前国内出版的多种现当代文学编年史,均不含儿童文学,最多只是偶然涉及引例,是文学史研究的一大遗憾与缺失。
而实际上,百年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已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孙幼军、曹文轩等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儿童文学小说家、童话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原创优质儿童文学早已成为润泽化育数代中国孩子的精神食粮。
王泉根和曹文轩在对谈中说,中国儿童文学正进入黄金时期,少年儿童对儿童文学的刚性需求,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开展,中小学书香校园的建设,出版社对儿童文学“求大于供”的现状,使儿童文学迎来了空前的活跃。但同时也使儿童文学的出版降低了门槛,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跟风模仿、千篇一律、速成注水的现象,缺失“自己的美学”。
因而“文学史观”的激活、文学史书写作,对百年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进行系统钩沉、清理、考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学编年史是记叙文学的历史,是文学史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撰著,与著作者的审美意识、历史意识、当代意识、儿童意识密切相关。”王泉根说。
【中国首部专业图画书Mook,汇聚中欧美研究力】
今天的上海童书展上,中国首部图画书专业研究Mook(意为“杂志书”)《画里话外》宣布创刊,由奇想国主办,汇聚中欧美顶级图画书研究者,包括美国童书界的活百科伦纳德·S.马库斯,法国图画书研究者、主编苏菲·范德林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分别担当指导顾问,解码图画书创编读。
据悉,《画里话外》以季刊形式每年推出4期,保留法语原版大部分内容,增加中文作者篇目。在业内看来,《画里话外》将以主题来宏观架构,为蓬勃发展的图画书市场提供健康有序的方向;汇集国内求真务实的图画书研究者,架起海外与国内经验沟通交流的桥梁;培养图画书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爱好者的鉴赏能力;为图画书创作者提供吸纳专业理论知识与展示自己作品的原地。
《画里话外》的前身是法国专业图画书杂志《框架之外》,其主编苏菲·范德林登最初创刊是希望能籍此迈出传统的、较为狭窄的图画书研究框架格局,让更多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能就图画书创作较为深度的评论性文章,对当前创作中或流行或小众的元素进行深层次探讨和研究。法语原版每年2期,分春季和秋季,最新一期为第22期,每期一个主题,如:时间,文本,无字书,留白,儿童的想象等。
从左至右:美国伦纳德.S.马库斯、法国童书评论家苏菲·范德林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
马库斯说:美国童书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图书馆杂志》《号角书》等专业童书刊物的巨大贡献。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应该早日迈入专业化轨道,共同努力扶持培养专业的图画书创作者、编辑和评论者队伍。
奇想国创始人黄晓燕期待,这部杂志书的创刊能给变化中的中国图画书原创出版提出一些有见地的专业观点,为创作者们带去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思考空间。之所以选择上海国际童书展作为创刊号的发布平台,黄晓燕感慨,“上海国际童书展如同一个立体的文化场,能直观捕捉到业界、读者、市场的第一反应,对童书和品牌的传播力,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图书销售范围。”
陈晖认为,《画里话外》的出现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国内图画书研究领域的缺憾,为研究者和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园地,以此吸引更多文学研究专家们重视图画书这一表达形式。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均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