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以“万园之园”著称于世的圆明园,有哪些仍沉睡于地下的未知故事?充满神秘感的遗址考古挖掘,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让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走近公众,2015年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了圆明园遗址的“公众考古”,将考古工作全程对游客开放。继2015年西洋楼遗址区的养雀笼考古现场开放、2016年远瀛观考古现场开放之后,今年开放的重点是长春园内规模最大的如园。
据悉,今年圆明园将加大对公众考古支持力度,以专家现场讲解、网络直播、模拟考古等多种方式让更多文博爱好者“围观”圆明园遗址考古。“通过考古发掘才能探知圆明园的方方面面,才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而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切,‘公众考古’是最好的形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说。
公众考古形式多样
走进如园考古现场,烈日下,考古队员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已挖掘出土的柱础、假山、金砖、台阶、甬道等遗迹被精心地清理干净,从它们的规格和布局中,仍可隐约窥见皇家园林的昔日气韵。
作为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负责人,张中华不仅要指挥现场考古,同时,还承担着为到访的参观者进行讲解、科普的责任。张中华介绍,如园是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宁,见到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明代中山王徐达的瞻园后命人仿建的,如园即“如同瞻园”,但规格要比瞻园高。
2012年和2013年,如园经过第一期考古挖掘,清理出三处建筑遗址———芝兰室遗址、云萝山馆遗址和听泉榭遗址。“从2016年11月开始,如园进入第二期挖掘,今年挖掘工作主要配合公众考古,把公众考古教育基地建好。”张中华说。
这些在地下沉默了一个多世纪的文物,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崩裂成两截的陡板石,地砖上裸露的暗红色,都代表被烧过的惨烈历史。根据发掘后的迹象判断,整个如园通体过了一遍火,如果我们不发掘出来,不向参观者讲解,我们的民众体会不到当时的苦难。”
据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光是预约参观如园的北京中小学校就已排满了日程。作为首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在2016年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办公室,“公众考古已成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我们计划在文源阁打造‘考古模拟区’,为广大学生团体、考古爱好者提供体验场地,此外还将把紫碧山房开放为公众考古基地。”该工作人员说。
张中华介绍,圆明园的公众考古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年持续时间长,二是游客量大,“圆明园是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遗产,游客量每年有700万人左右,公众考古的观众,每年保守统计有200万人。”
当考古现场从全封闭变为全开放,公众的热烈反响超乎了预料。张中华最为感动的,是2016年8月17日,圆明园首次尝试网络直播考古实况,“提前没有宣传预热,拿着自己的手机,跑自己的流量,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上展示远瀛观考古现场,没想到浏览量很快突破了十万,后台留言太多,无形中鼓励了我们,推动我们继续做公众考古。”
分期勘探以窥全貌
站在如园内的山丘上,张中华指着脚下错落有致的台阶告诉记者,考古队几乎挖掉了半个山丘,才找出了当时的路,“我们挖出了这里的台阶、假山、甬路,都是早期的设计图上没有的,所以皇家园林是怎么设计的,要通过考古发掘,然后通过考古学家解释,才能让人看明白。”
自2015年起,北京市文物局计划用3至5年时间,分期逐步进行圆明园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摸清圆明园遗址的整体格局、山形水系和遗址布局,推进圆明园正大光明、紫碧山房、西洋楼等重点区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张中华说,尽管“样式雷”设计图等文献对皇家建筑的建造规格和体制有详细记载,但并不能完整反映圆明园全貌。“文献只记载了主要建筑,圆明园从雍正到同治时期跨越150余年,根据不同皇帝的喜好会有改扩建。从考古结果看,几乎每个遗址都和设计图纸有不同的地方。”
提到重大发现,张中华说,在西洋楼发掘的养雀笼遗址、海晏堂遗址和远瀛观遗址,这三个遗址基本上能够把当时西洋楼的水法的运行原理摸清楚了,“许多发现让我自己都很惊讶,很自豪,通过考古发掘才能看到,中国文化是如此的厚重,我们的科技原来是那么先进。”
设置“考古预留区”
张中华介绍,公众考古也称“公共考古”,指考古的大众化。尽管这个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入的,但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就提出“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业。科学化与大众化是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
张中华说,除了做公众考古,北京文物局还发动专业人员写科普文章。“写作中发现,科普文章远比写专业文章要难,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把考古语言变成‘大白话’。但这些努力很值得,可能无形中,考古知识就成为一种常识,考古也就不神秘了。”
张中华透露,如园考古有一个长期的打算:不会全部发掘,而是设置一部分“考古预留区”。“在预留区,每年只进行一二百平方米的发掘,让游客在参观遗址展示区的同时,能看到我们考古工作现场,这样就会对圆明园遗址考古了解更深入,也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文汇报北京5月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