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转,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时隔90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战胜贫困,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宽广大道;相隔半世纪,焦裕禄为之奉献全部身心的兰考,如今终于摘下了贫困帽。放眼全国,脱贫攻坚正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应该保持怎样的精神状态,才能最终战胜贫困、如期实现目标?“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突出强调一个“实”字,可以说抓住了脱贫攻坚的关键。
脱贫攻坚进行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这说明,向贫困宣战,我们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攻坚越是进入后半程,就越是会面临着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拿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气神,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搴旗拔寨,攻下贫困的堡垒、铸造全面的小康。
事实上,从已经率先脱贫的地区来看,一个“实”字,正是战胜贫困的重要法宝。在井冈山,脱贫档案成为贫困家庭的标配,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贫困户收益卡“四卡合一”,记录着贫困户脱贫的动态过程。在兰考,为了检验干部的扶贫效果,经过群众评议、村两委鉴定、乡镇党委鉴定、量化排名、组织部考核抽查等360度考评,还要进行“十问十答十验”,为的就是杜绝虚功、务求实效。这些细节说明,正是从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务实努力中,从一乡一镇、一村一户的精准施策中,蕴藏着脱贫攻坚四两拨千斤的法门。这也印证着中央的判断:“按照现有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到2020年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扶贫措施不够精准、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形成的新态势下,那种明目张胆的不作为已经很少见,需要特别警惕的,是那种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搭花架子的行为。比如,一些扶贫干部心思并不在脱贫攻坚上,而是把扶贫当做镀金,心里想着位子、工作浅尝辄止;再比如,一些地方立功心切,把脱贫攻坚当做政绩工程,甚至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防止脱贫攻坚被形式主义异化,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数千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图景;13亿多人民迈向全面小康,又将是人类历史上多么壮丽的画卷。唯有通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脱贫成绩兑现庄严承诺,才能把这样一幅画卷书写在神州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