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曾有一道古关隘叫葭萌关,现有遗存,葭萌关是当年三国时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地方,是蜀地重要关隘之一。那么葭萌关是怎么来的呢?葭萌关属于汉中褒地,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秦国进入蜀中的屏障。这一带是陕甘川交界之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资源充沛,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之便,是蜀中的“天府之国”,这里当时活跃着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葭萌是指开明氏古蜀国第九代国君杜尚的弟弟杜葭萌,大约战国初期,蜀王杜尚兼并了这一带土地,便将它分封给杜葭萌,建葭萌国以掌控四川以北地区,也为了防御秦国和巴国的觊觎。葭萌国史书中称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天的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
“苴”是个多音字,至少有六种读音,据说四川广元当地读jū,但作古国名时又有读法作chá(茶),根据资料显示,之所以读作chá可能源于苴人南迁后改姓为“茶”之故。苴人为何要改姓茶?据说苴地盛产茶叶,苴人擅长培植野茶,当然先秦时还没有“茶”的说法,“茶”是个后来的拿来词,明末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蜀苴大地盛行喝茶,秦国吞并蜀国后,茶饮文化带入关中。但根据“苴”的金文象形,“苴”字可能跟先秦时代的祭祀活动有关,“且”字的早期意义是祖先崇拜,“苴”可能是一种祭祀先祖时必备的植物。
葭萌关
苴国因为出自蜀国,所以苴国的历史与蜀国紧密相连。春秋时期,汉中以东一直处于庸国地界,直到公元前611年,秦国联同楚国、巴国联合灭掉了庸国(《左传·文公十六年》),这块地盘最后被秦国和巴国瓜分。这么一来,蜀国疆域的原始格局被打破,为了抢先占有汉中以西(褒国故地和南郑)的部分土地,守住这最后的屏障,蜀国与秦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争夺。那时候的秦国与蜀国国力不相上下,汉中以东地区朝秦暮蜀,反反复复。据《史记·六国年表》载,公元前451年南郑被秦国占据,十年后的公元前441年,南郑又落入蜀国囊中,但公元前387年,秦人伐蜀,取南郑,南郑又被秦人夺走。也就是从这开始,面对日益强盛的秦国,蜀国割裂褒郑之地建苴国,以蕃屏蜀。苴国北临秦国,南防巴国,东御楚国,成为蜀国北部重要军事根据地。
然而,万事有正必有反,蜀国建苴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强敌入侵,却在几十年后成为蜀国亡国的导火索。蜀国建苴国的初衷是没问题的,错就错在没有安抚好苴国这个小弟,最后导致完全失控。苴国建立后,通过几年的奋斗,领土扩张了几倍,这让苴侯很是过瘾。眼看着苴国渐渐强大起来,苴人开始不服蜀国老大的指指点点,甚至拒绝朝贡,又自以为苴国是蜀国的守护神,蜀国不敢拿他怎样,开始疏远蜀国,还去跟巴国搞外交,一起谋蜀。苴国的背叛彻底惹恼了蜀国,两国关系破裂。一般而言,作为大宗国惩罚不听话的小宗,最常用的措施是换领导班子,蜀国大概也准备用此法扭转乾坤。据《史记·张仪列传》载:“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於秦。”秦惠文王时,苴国和蜀国各派使臣告急于秦,要求出兵解围。不料,秦王正有并蜀之意,苦于道路险狭不好办,蜀苴两国互相攻伐给了秦国很好的出兵借口。《华阳国志》载:“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在蜀国篇中,我们讲到秦王用张仪的石牛计,贪婪的蜀侯被“屎金”的石牛诱惑,拨出五个大型施工队在秦岭山脉开道,司马错便顺着石牛道领兵进入蜀地,先后灭掉了蜀国和苴国,还殃及了巴国,从此巴蜀之地合二为一。
一个小小的苴国居然掀起历史大浪,为秦国统一大业奠定一方,恐怕苴人也没想到吧。苴国从立国到亡国,只存在了五十余年。苴国亡国后,一部分苴人融入了秦国,后被汉化;一部分则开始向南迁徙,据说演化出多个少数民族,有的苴人一直到达云南境内,今云南大理市境内有个羊苴咩城,应该跟苴人的活动有关。
文 | 堰风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