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周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和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释放了以“增强发展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以改革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以改革促创新 释放发展动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更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
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绩单”令人振奋。
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缩影。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赢得先机、赢得优势,必须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顺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现象,也是生产力实现新跃迁的目标。
前8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3%,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继续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77.8%、31.5%;最新发布的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说,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以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持续升级产业体系,从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打造发展新优势。
以改革优环境 深挖发展潜能
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中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5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上市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超30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
深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三年来,创业板创新成长特色更鲜明,有效引导更多资本流入创新创业领域。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董煜说。
在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课题组组长可以自主招聘团队成员、自主确定薪酬、自主选择和调整科研任务技术路线;义乌首批“共享专利”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面向全省企业开放许可,新的转化运用模式助力破解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系列探索,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让科技成果更好转化。
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系列措施,把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创新潜能。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明确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系列举措同向发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可以让企业家心无旁骛谋创新、谋发展,让企业创新动力不断涌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说。
以改革畅循环 开拓发展空间
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内,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的两栋大厦引人注目。在这里,入驻企业既可以获得上海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也能享受南浔等地的产业支持政策。2020年启用以来,这里已成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飞地”“科创飞地”等持续升级,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
“通过深化改革,打通阻碍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董煜说,要按照中央已经明确的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加快打通供需匹配的堵点,通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等目标;贵州印发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尝试破解数据“确权难”“供给难”“交易难”等问题;北京发布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实施方案,探索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围绕体制机制改革,系列措施接续出台。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举认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数量型要素红利逐步让位于质量效益型要素红利,中国经济的生产可能性突破原有界限、不断外展。这个突破不是依靠传统要素的数量扩张,而是依托传统要素的效率提升和新要素的不断催生。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将有效推动中国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以畅通的经济大循环为发展释放持久动能。
9月13日,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不久将正式商业运营的消息在印度尼西亚发布,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也是中国同地区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携手迈向现代化的范例。
立足自身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在开放发展中把握战略主动,改革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来源:新华社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