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悠远的历史,深厚的大地,这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管是典籍典故,还是发明创造,无不饱含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思想工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涵养了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华文明是具有创新进取特性的文明。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种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这种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我们就一定能筑牢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凝聚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傅璐
责任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