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大道越平川。
千年前,漠上悠扬的驼铃,摇出东西方交流的序曲,支撑起丝绸之路的繁华。
千年后,驰骋穿梭的“钢铁血脉”,用激情和速度实现跨越亚欧大陆的握手,打造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引擎。
从“骆驼包邮”到跨国班列,中国在互联互通的全球化贸易往来中跑出“加速度”。
盛夏时节的西安,草木葱茏,生机勃发。7月24日,伴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西安至基辅的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着41车百货商品从西安市新筑车站开出。至此,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线路15条,已达15国45个城市,辐射范围实现了欧亚区域全覆盖。
9年前,中国首列中欧班列轰隆隆驶出国门。3400多个日夜里,亚欧大陆纵横交错的铁轨上,奔腾不息的货运“长龙”一路风笛嘹亮。
联则通,通则兴。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形成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包容透明是“一带一路”合作的灵魂所在。
近7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稳步开行、快速奔跑,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穿针引线”。
6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讲话中,他用两组“是”与“不是”的强对比,表明中方开放立场,为“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是伙伴不是对手”,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义出发,中欧孜孜寻找深化互利合作的契合点。
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与世界融合在一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发展牵动世界目光,中国经济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横跨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凭借独特优势和“硬核”实力,开行量和货物发送量逆势上扬,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守护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寒潮里,中欧班列冲破疫魔阴霾,开辟“生命之路”,载着抗疫物资紧急驰援沿线国家,与世界守望相助,让沿线国家人民感受到了“休戚与共”的温暖。
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共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运送货物46.1万标箱,同比增长41%,连续4个月屡创新高。运送物资中包含防疫物资367万件、2.7万吨,为助力全球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
“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
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不会停步。
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与过去相比,我国开放面临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座谈时,为各方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战胜来自国内外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指明了前进方向,并再次强调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确认识对待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
“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掷地有声,这就是信心和力量。
编辑:孙欣祺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