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500平方公里土地,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映入眼帘: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正拔地而起,京东方10.5代线建设如火如荼,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启用在即,常温常压储氢客车即将示范运行……
上世纪90年代,借改革开放东风,武汉市东西湖区形成食品、机电和物流三大支柱产业,这三大传统产业支撑该区多项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区县前列,并崛起为武汉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7年以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入高端芯片、新型显示屏、网络信息与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五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2500余亿元,“五朵金花”次第绽放,新旧动能有序接续。
“培育新动能,就是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主体,培育各种新的生产要素和新兴市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说,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两大国家级发展平台,武汉临空港正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三港齐发”,即:临空制造港、网络安全产业港、现代健康食品港的现代化工业结构,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高速度。
在武汉临空港,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速度惊人:20个月内,基地签约项目37个,协议投资额2600亿元,国内网安企业前20强基本入驻,已基本建立“硬件安全—通信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的网络安全产业链条。预计到2020年,产业链企业突破200家。
国家网安基地的落地,成为引领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新经济发展的“强磁场”,该区继续发力完善产业布局。6月20日,临空港大道柏泉段,京东方10.5代线液晶显示屏项目施工如火如荼。2公里外,与之配套的G10.5代玻璃基板厂房也已开建。这两大项目投资超550亿元,是湖北单次投资规模最大的液晶显示项目。
两年后,这条全球尺寸最大、工艺难度最高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上,一块块65英寸、75英寸的液晶面板将装配在一台台大尺寸、超高清的电视机上,销往全球各地,与美、欧、日、韩产品一较高下。届时,该区机电产业将从“汽车零配件为主、家电及电子产业为辅”的传统形态,跨入以高端显示生产及应用为主的全新形态。
在通信行业,芯与屏往往不分家。据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机电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志刚介绍,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还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烽火科技集团合作,签约光电子联合实验室项目和赛德信息安全产业园,研发、生产高端芯片、高频激光器等产品。此外,还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引入多家电池、电机生产厂商,下一步将力争在新能源整车项目上有所突破。
新型显示、高端芯片、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和谐共生,形成“芯屏汽和”新格局。王志刚介绍说,已签约项目将于3年内陆续量产,5年内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成为新的增长极。
日前,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高速发电机组部分投产。该产业园创下大项目引进的“临空港速度”:总投资50亿元的大项目,去年2月签约,100天后开工,当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今年“五一”部分投产。中国葛洲坝集团装备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明辉介绍,该产业园将围绕智慧能源、高效储能、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四大产业方向,进驻分布式能源核心装备、1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以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为龙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吸引了华工科技质子重离子设备研发制造、优恩智能通信终端生产基地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涵盖高速发电机组、压缩空气储能核心设备、二氧化碳制冷解决方案等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拔升。
去旧产能,创新动能,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持续发力。通过提高门槛、科学审查,该区将旧产能“拒之门外”,并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为新兴产业预留发展空间,提供精细化服务。今年一季度,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为43.1%,实现了高速度、高质量兼顾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