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记者高敏)据经济之声报道,今年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力破除无效、低效供给,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总体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尤其是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PMI都位于54%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至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都高于整体增速,这种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正在加快发展。
在服务业领域,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需求快速扩张,带动服务业较快增长。今年1至4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2%、17.8%和16%,增速明显超过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比第二产业高25.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
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从上半年各项统计指标看,动能转换成效比较显著,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去产能获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工作重点放在补短板上。装备制造业的短板补得比较快,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投资的重点、人才培养引进的重点都集中在这个领域。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
针对传统人力资源无法支撑现代经济的问题,各地围绕人力资源短板加大人才流动幅度、加大对基础性科研人才的支持、加大对人才服务体系的改进。同时,农村振兴计划有序推进,尤其是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引进、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推动农村、农业传统产业升级等等。
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动能转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有哪些优势?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最主要的一个是关联效应,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所带动的是与它能够配套的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新兴人才、新兴服务。而且,它们需要集成创新,是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合一的产业体系,技术进步空间大。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靠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动能转换,适应了新兴产业革命发展的趋势。
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是什么支撑了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是新兴消费群体对新服务模式的适应和追求。比如外卖点餐,看起来是传统的送货物流,但它和现代服务技术高度关联,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另外,有一部分服务业过去归在生产过程当中,为了提高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就把过去自己完成的生产性环节,打包给其他专业性机构,客观上促进了服务外包。
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7月1日起,在北京等17个地区深化服务贸易试点。下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还需要做什么?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降低服务业成本很重要,包括物流成本、管理费用、物料费用以及税收等。经济增长加速社会流动性的需要,有些环节应该简化、取消,物流成本应该继续下降。税收结构正在调整,但幅度还不够大,要给予更多支持。再就是快速物流派生大量的环境成本,小小的东西厚厚的包装,社会环境治理成本因此在上升,值得我们高度地关注。在现代服务体系管理、支持、协调方面,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机制设计和政策配套。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