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昨天17时,参展进口博览会物资通关累计共832票报关单(贸易方式为展览品),ATA项下暂时进境货物累计53批次,平均每票展品通关时间不超过5分钟。
据了解,上海海关先后制定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海关工作指引》《展览品结转为保税货物操作规范》《保税仓储货物结转为展览品操作规范》以及《强制性认证产品入境验证实施细则》等13个工作指引类文件,明确了展品进境各项操作具体规则办法。配合海关总署为进口博览会量身定制的各项便利措施,上海海关形成了一个高低搭配、上下结合、互相支撑的通关便利体系,为进口博览会提供全方位快速通关保障。
线下:进口货物分拨从两三天缩短到20小时
10月4日,进口博览会首个进口分拨集装箱顺利运抵吴淞海关,这是上海海关首票进口博览会参展商的进口整箱分拨业务,涉及菲律宾15家参展商的食品。吴淞海关为进口博览会分拨货物设置了“绿色通道”:协调分拨监管场所,设置专用拆箱区域,启动节假日查验专用窗口,增配海关查验、检验检疫专员待命——根据常规业务操作效率,进口货物分拨物流时间需要2至3个工作日,而这票货物只花了20小时。
据了解,海关各业务现场设置了92个进口博览会物资专窗,并于10月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启上海海关进口博览会现场指挥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还设置了临时查检区,以满足各种特殊商品的查检需求。
线上:大数据铺就高速通关路
上海海关行邮处处长姜开源告诉记者,上海海关开发了跨境贸易大数据管理平台,并在上面设立了“进口博览会专窗”。目前,进口博览会参展商已经通过该平台申报了100多票货物,展品进境通关时间比以往缩短了1/3以上。
为了能在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货物通关效能,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海关监管数据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数据及其他贸易数据的全面对接,为参展商提供了全流程申报服务。依托这一大数据平台,上海海关实现了展品审批无纸化、申报自动化、通关便利化和监控全程化。平台还可将数据服务延伸至运输阶段,将物资舱单和物资证明函等数据实时发送给港区,便于企业提前安排提箱计划,实现“靠泊即提”。
护航:“后展会时代”措施业已制定
7月27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发布首届进口博览会吉祥物“进宝”后,上海海关第一时间完成进口博览会会徽、吉祥物等六项著作权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
针对进口博览会参展商数量多、参展品类杂等特点,上海海关组织业务专家实施监控,锁定高风险商品种类,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系配合,深化信息互通和协同执法,进一步提升打击侵权工作合力。截至目前,上海海关共立案查处涉嫌侵犯进口博览会参展商知识产权案件18起,查扣侵权商品22.4万件。
为进一步扩大进口博览会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在海关总署支持措施框架下,上海海关积极推动“6天+365天”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方案早日落地。据悉,上海海关目前已研究制定“暂时进境展览品结转、保税展示交易”等支持措施的制度规范和落地方案,完善展品与保税品相互转换的申报方式及后续监管措施。
作者:何易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