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遍山河锦绣”
到“唱享可爱中国”
这里,后浪奔涌,青春磅礴
探寻文化根脉
感受文明互鉴
Z世代唱享江南
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雷丛语。
今天由我带大家一起,探访角里大清邮局,激活邮驿百年浪漫。
探访角里“大清邮局” 激活邮驿百年浪漫
1
120岁的“大清邮局”
朱家角大清邮局,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清朝邮局遗址。它是一幢仿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约70平方米,坐落在朱家角古镇西湖街35号,一面临街,一面临水。
2022年,这间百年老邮局全面升级,重新开业,成为朱家角古镇的新地标,迎来它生命的转折点。
从右到左书写的砖刻门额,至今仍在使用的清代铜制铸龙邮筒,都在讲述着一段横跨百年的故事。
而邮局内部在保留原有的明清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选用青浦布艺的蓝和水运邮局的绿作为建筑主色,保护性利用邮局整体结构和原有门窗等。
同时,打造咖啡区、文创区、画廊等交流空间,赋予邮局多元的文化功能,也让这座建筑更有故事感,创造新与旧的对话,复刻了“车马慢,书信长”的复古浪漫。
2
几多起落留遗址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说,“如果不能用年轻人的方式讲述历史,那么历史终将失去年轻人,年轻人也将失去历史。”如今年轻而现代的朱家角邮局,背后厚重的历史故事要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
历史回顾
Historical Review
1903
大清邮局开办
清末民初
朱家角民信机构大力发展
抗战时期
一度停办业务
1949后
不断搬迁,后改为公路运输
在中国古代,邮驿传递的都是官府和军队的信息,并不负责民间通讯。杜甫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安史之乱战火纷飞,一封家书贵如万金,由此可见民间信息传递的难处。大清邮局的出现,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上海大清邮政官局。1903年,上海邮政总局在朱家角设立邮寄代办所。这间大清邮局是中国最早一批邮政机构之一,也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
宣统二年,武举人徐福如出资,进一步扩大邮局规模。到清末民初,朱家角民信机构大力发展。当时朱家角邮政的代理递铺,主要负责商家和民间信函的递送业务,通过水路进行运输。
邮局背后便是一座码头,在夜晚依靠来往于上海城内与朱家角之间的船只运送信件及物品,一般次日清晨即可到达。信札每件收铜元八枚,物件则根据价值不同分类收费。
1903“大清邮政舆图”上海邮区图
青浦县邮路简图
抗战时期,日军侵略上海,朱家角邮局一度停办业务。民国28年,宁波人周顺昌租借西湖街102号门面,代办邮政业务,兼卖《申报》《大公报》。抗战结束时,邮政代办所向沈家租借铺面,从西湖街102号搬迁至现大清邮局斜对面的34号。
之后,徐福如将大清邮局卖给里人杨善龙,但因为杨善龙此前一直在上海开香烟厂,接手邮局几年后便去了香港,邮局的工作也因此暂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家角因水运发达、居民繁多,成为江浙沪周边地区的工商贸易集散地,邮局在西湖街经营有所不便,因而搬迁到北大街放生桥口。
这一时期,邮件主要还是依靠轮船水运,1958年后改为公路运输。搬迁到北大街后,本地居民用邮不便,因此又在西湖街39号,原“溪新杂货店”业主徐介祥处,设一代办所收寄信函,直至关闭。
3
故事后的故事
此后,朱家角邮局离开居民区另外选址,原有的建筑被湮没在普通民宅中。直至近年旧房修建时挖出“朱家角邮局”字样的牌匾,“大清邮局旧址”才重新露面。
一封封信件从朱家角邮局寄向远方,江南的声音亦从这里走出、走远。如今,科技飞速发展,邮件、微信、乃至AI,裹挟着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效率的交流,将书信的存在感越拉越低。
这间邮局写信、寄信的功能或许在慢慢减退,但它的存在本身就记录着中国三千年邮驿史的变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珍贵情感。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留下许多美好。历经百年,邮局变了样子,变了地址,但延续着同样的功能。
形形色色的人进进出出,不变的是寄信人的那份殷切期盼和寄托。每一封信件都诉说着无言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尘封着江南的风情。
探访角里“大清邮局”,激活邮驿百年浪漫,褪色的记忆不乏温暖,亘古的故事缓缓流传。
青春手记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Z时代唱享江南 之 青春手记,我是雷丛语。
信,是一种国内外共有的交流符号,其中包含着的珍贵情感和对从前慢生活的怀念,能跨越语言和地域引起共鸣。而在江南,踏着青石板、划着摇橹船送出的一封封信,又多了几分烟雨朦胧的柔软滤镜,是独属于这里的风景。
邮局并不是江南特有的产物,但是当邮局和水乡、古镇结合起来,就有了不一样的、江南的味道。大清邮局是江南唯一存留至今的水驿邮局,它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是江南邮驿文化最好的记录与见证。
朱家角有它独特的慢生态,这座古镇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值得跨越时间和空间,更广、更久远的流传下去。
来源:听江南
编辑:夏徐寅
责任编辑:孙欣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