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们最期待的暑假,成为了“最可怕”的事情?
短视频平台上近日流传着大量雷同的文案,视频中的“老师”们几乎如出一辙地“义正词严”,把每一学年暑假都称为“最可怕”,如果不抓住这两个月的间隙报班学习,就会被同龄人无限拉开差距,从此难以追赶。
如此明显的营销套路为何层出不穷?又为何大行其道?第一责任无疑在平台,监管盲区让这些“焦虑贩子”有可乘之机。但根源还在焦虑本身,这些“资深老师”恰恰切中了各年龄段学生家长的共同痛点,即暑假里孩子没有老师看管,容易思想松懈,导致开学后难以跟上其他人的学习节奏。
这些焦虑过度、急于报班的家长,不妨扪心自问,孩子牺牲两个月的休息,跟着这些千人一面的“名师”突击强化,果真能换来分数的大幅提高、分差的迅速减少吗?购买这些线上课程的初衷,有几分是出于理性,又有几分是求个心安?如果只是为求心安而让孩子无法在暑假得到应有的放松休息,那么他失去的健康与快乐,岂不是更高的代价?这难道不可怕?
暑假的应有之义,首先就是让孩子们在一学期的苦读后得到休息放松,使他们能够调整好身心状态,迎接新的学期。其次,暑假也是积累课外知识、从事课外活动的黄金期。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读想读的书刊、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暑假,本就应该是缤纷多彩的。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如此缤纷的假期过于“奢侈”,学生的第一要务就应该是学习。但是教育在课内,也在课外。课外教育不等于盲目报班报课。体质锻炼、兴趣培养、眼界拓展,这些方面的提升何尝不是教育?和开学摸底考试的成绩排名相比,这些方面拉开的差距又岂是突击训练能够赶上的?
确实,孩子们的每一个暑假都很重要,不能荒废。但比起寄望于靠两个月的假期实现分数上的“弯道超车”,更重要的,是利用好两个月的时间,让孩子们得到更充分、更平衡、更健康的成长。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