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对八旬老夫妻前往桂满陇餐厅正大广场店就餐,被告知只能“扫码点餐”。由于老人手机无法扫码,只能悻悻而归。此事经媒体曝光,引发网友一片吐槽。
扫码本身是为了节省等待时间,方便顾客点餐买单,但这一便民之举竟为老年顾客造成如此不便,更令他们最终吃不上饭,何其荒谬。
究其原因,是某些商家颠倒了方便的对象:“扫码点餐”本应方便顾客,却反倒方便了自己。以电子系统替换纸质菜单,一来节省点餐人力,二来免去印刷材料,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商家缩减开支、降低成本的运营手段。
商家使用科技手段降低餐厅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不论提供传统的点餐服务,还是启用扫码点餐,商家都必须遵循的前提,是以顾客为先,保障基本的服务水平。遗憾的是,在某些餐厅,科技手段非但没有助力其提升服务质量,反而成了“服务降级”的渠道。
服务降级,对熟练使用各种电子设备的年轻顾客,也许只是少了一个点餐的选项,并不会产生直观的影响。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仅仅一张二维码,就可能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甚至会成为一道冷冰冰的逐客令。因为不会扫码就吃不上饭,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就无法在数字社会中立足生存,这种现象,从法律上讲,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从情理的角度,不仅寒了老年人的心,更令老龄化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为之心忧。
有没有纸质菜单,是一家餐厅里并不起眼的细节。但细节背后,反映出商家对待老年人,乃至整个顾客群体的服务态度。态度影响口碑,口碑决定效益。为图运营便利而承担违法的风险、遭遇口碑的滑坡,商家应该好好算一算这笔账。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