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某明星考编风波尘埃落定,“小镇做题家”一词意外在互联网刷屏。
“小镇做题家”意为出生在小城镇,因擅长应试埋头苦读而完成人生进阶,但还是缺乏一定资源和视野的年轻群体。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词的出现带有自嘲的意味,不过若用来指代特定人群,所带来的感情就有可能变成嘲讽。
“出身小镇,做题改命”是不少小镇青年的朴素想法。笔者认为“做题”不应再作狭义解读。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通过各类的考试选拔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考试的制度确立,不仅打破了人才选拔地域、出生的限制,同时也明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取向,四十多年来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
诚然,世上本无绝对完美的考试制度,应试教育下催生的校外培训机构一度还让做题考试成了填鸭式教育的代名词,然而在现阶段,高考仍是权威、公平的选拔途径。时代楷模、云南华坪女子中学校长张桂梅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他们说做题对孩子不好,但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可见考试做题对有些人来说不过是人生站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小镇做题家”折射的是当下中国无数默默奋斗的个体。所以,他们的努力付出不仅不能给予嘲讽,更应给予尊重和鼓励。
人的出身或许不能选择,但通过自己努力,无论是做题还是考试,都有完成个人梦想的机会。
对于无数身在小镇、县城,渴望改变命运而默默奋斗年轻人,应该多一份关注和包容,切勿再把“做题家”这样的标签随便贴在他们身上了。
作者:王布米
编辑:王布米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