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梦华录》的男主演陈晓或许难以理解,他和女主演刘亦菲在剧中般配的视觉艺术,会成为粉丝质疑其婚姻的论据。又或许,更莫名的是刘亦菲,她被推上了赛博擂台,用虚拟人格同陈晓现实生活中的伴侣陈妍希对垒。当然,冤情最大的莫过于陈妍希,网络上,粉丝“判官”们给她扣了个“莫须有”——“插足”男女主演的虚拟婚姻。
荒不荒唐?荧幕CP粉热情得过了头,给男演员出了一道“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选择题,还是单选题。出题思路源于观众的一种默认,即CP营业是必然,甚至同演员敬业与否挂钩。只是此中敬业敬的不是演技,是满足观众对荧幕情侣般配感的迷恋。然而迷恋容易生出不满。用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中的描述,“粉丝文化是由迷恋和不满两者混合而成”。不满的一种表现,即粉丝为所粉对象在现实中的“不完美”而不平,虽然“不完美”是粉丝的假设。在信息不对等的层面思考,他们假设想象的一切都符合事实,意图用荧幕情侣的深情款款,对抗现实夫妻的八卦狗血。又或者,他们完全明了虚拟和现实的分割线,只是想引起演员、剧方、平台的注意,磕更多的“糖”,延续想象世界的时效,影响市场对荧幕情侣的选择倾向。但无论哪种或许,“出征”攻击陈妍希,劝现实夫妻离婚,意味着CP粉“磕”偏了方向、失去了理智。
原本,CP营业的走向是时过境迁、自然解绑,也给下一次合作留下了美好的伏笔。但走不出来的观众,总是出其不意地狗尾续貂。影视营销方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利用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态,打着黑、红皆是流量的算盘,推波助澜维持热度,攫取最大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CP营业效果往极端方向发展的趋势。粉丝的狂热加上营销的迎合,恐怕连最初的甜也失了余味,只剩下赛博空间里的唾沫横飞。
诚然,观众磕CP本身是对导演选角、演员演技和作品人物塑造的肯定。视觉艺术上的般配绝非易事,不用烟不用雾,如宝黛初会,眼神里自有千言万语。观众就着《梦华录》男女主演角色的姓(顾千帆和赵盼儿),用了“顾盼生辉”这样动人的形容,无疑是对两人演技、以及人物设定的小小褒奖。观众的喜爱也能够反哺市场推出更多制作精良、人物设定符合常识逻辑的合格、优秀作品。但如果舆论场对《梦华录》的讨论,开始转向陈晓跟谁更般配,是对创作人员上镣铐,未免大煞风景。
佳作难得,别让讨论失焦,不妨让“顾盼生辉”留在汴京。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