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22日刊发了一篇阴阳怪气的报道
众所周知,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坚持的“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深受奥密克戎肆虐之苦的西方国家,这份防控与经济并重的成绩单令不少“双输”的政客“眼红”。
然而吊诡的是,有外媒一边承认中国在“动态清零”策略下的防疫成果,一边却用这个理由鼓吹“躺平”。美联社22日刊发了一篇阴阳怪气的文章,声称“群体免疫”比“动态清零”更能走出疫情泥淖。
这篇文章先对“动态清零”的阶段性成果表示羡慕,称通过“动态清零”策略,中国的确诊病例一直维持在低位数,与此同时经济也在良好运行;接着笔锋一转叫嚣,但这个方式会加大终结疫情的难度。
文章称,大多数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将同人类长期共存,并最终会变成类似流感的病毒。所以如果有足够基数的人群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病毒获得免疫,那么疫情将总体且持续可控。文章举例在诸如英美这样的国家,由于对奥密克戎采取了相对宽松的防控措施,所以在新增病例达到峰值后,看到了“好消息”。虽然最近几周,两国确诊病例的绝对数值飙升,但英国的新增病例数已开始下降,美国的增长曲线也趋于平稳。文章称,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病毒已染无可染、应染尽染。
染无可染、应染尽染的代价是惨重的。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6点,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7千余万例(70425438例),死亡逾86万(865240例)。另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21日,美国过去一周日均新增病例约72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22日,美国过去一周日均新增死亡病例2042例,仍在攀升。而英国现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达152872例,是全球第七个死亡人数超15万的国家。
事实上,染无可染、应染尽染只是“群体免疫”策略的外在表现,英美政府的“躺平”心态、无视人民、罔顾生命才是“群体免疫”的本质所在。荒唐的是,文章援引印度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免疫学家维妮塔·巴尔博士为“群体免疫”站台称,因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中国绝大多数群体都未曾暴露于病毒。所以如若疫情暴发,民众将(因免疫稍欠)而对病毒更加敏感。
狡黠的西方媒体一向善于打造话语陷阱,其实防控疫情的评判标准很简单——无论是何种措施,生命应当是首要考量。
1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患病率是十万分之九,跟别的国家相比,比如跟美国相比,是美国的1/1687;我们的病死率是十万分之零点四,是美国的1/619。
钟南山指出,疫苗充分地注射到一定比例的人口,能够达到群体免疫的目的,基于目前中国的新冠疫苗注射率已超过83%,根据评估,中国理论上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6067.5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26503.4万人,已完成全程接种122445.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已有超2亿老年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这才是中国理解中的群体免疫。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范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