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方言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天津人用天津话在硬核抗疫中赢得“满堂彩”。
央视新闻在微博开设话题:“天津抗疫犹如语言艺术大会”,许多网友留言:“天津人都会说相声,这事儿瞒不住了”。
正可谓,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困难以痛吻天津,天津拿它编了个段子。
(一)
话说回6天前,奥密克戎袭城,天津和它打了场“遭遇战”。众人的心揪得极紧,一是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堪称凶悍;二是除了零星散发,天津已经一年多没有出现过规模性疫情,顶得住么?
媒体一开始就用了“迎战”二字,表明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
封控、检测、动员,一轮大筛过去了,二轮大筛开始了……
确诊人数和轨迹一波波公布、传染链路越来越清晰、正常生活也分步恢复,城没有乱,人没有慌。预判中的“悲壮”气氛一路消散,还被天津人的抗疫段子给看“上头”了。
大娘提着喇叭在小区转悠:“核儿酸大筛听指挥,到哪栋哪栋动;没有叫到不要动,动了下楼白挨(nái)冻”。
防护服裹得严实,也不妨碍快板打得飞起:“27,做核酸,赶紧下来做核酸”、“26号123,下来做核酸;二门三门不给力,咱得争口气”;
村里的大喇叭也安排上了:“今日多云天气寒,核酸检测别嫌烦”……
晓白通俗的词儿,配上天津话特有的轻快腔调,真有点“魔音贯耳”的意思,乍听新奇、再听上头。
给天津打气加油的网友说:“真没想到被反向安利了”。天津人用自己的自信乐观、幽默通达,给颇沉重压抑的抗疫氛围松了松“绑”。
(二)
古人讲究“每逢大事有静气”,天津每逢大事有“笑”气,甭管遇上多难多急的事儿,总能让人有“噗嗤”一笑的小诙谐,比如江湖传说,某年下暴雨,天津人划着洗澡盆也要去买煎饼果子。
天津人与困难缠斗的方式,充满韧劲又不乏幽默,恰恰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静气”,乐观是它的底色。
天津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屹立海河边617年,它什么都经过见过。尤其是天津市民,他们气质里镌刻着丰富的历史,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一笔宝藏:
有“跑码头”忍苦习劳的坚韧
有看过沧桑繁华的从容淡定
有沿河临海地理位置塑造的拼劲闯劲
有开埠百余年沉淀的完美秩序感
有工业城市独有的对科学理性的执着
还有市井烟火气的热络和亲切
……
正因积淀深厚,才锻造出天津从容不迫、外松内紧的城市气质,乐呵当中有“静气”,也有“刚气”。
此次应对奥密克戎是一次严峻大考,天津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学霸”,没见他“抱佛脚”、没见他熬大夜,依然有一张漂亮的答卷。
问之,则答:“功夫都在考试外”。
(三)
被疫情卷入的两年,天津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但它面临着极大的防疫压力,外有港口、机场的输入风险,内有超级大城市高密度、高流动性管理难题,能让一城人安安稳稳生活近两年,绝非侥幸。
病毒不休息,防疫没有“礼拜天”。天津的日常功夫下得极到位,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严格周密,12月下旬西青区出现了一例散发病例,核酸检测预备登记的告示,马上就贴进了各个小区,这也为半个月后迎战奥密克戎打下基础。
天津人讲理讲秩序,热心肠爱管事儿。无论叔叔伯伯,姐姐大娘,还是小孩儿,口罩戴得一丝不苟、码扫得干脆利落,对公众场所的监督检查,更是长期持续。碰上有人坚决不守规矩,保管有热心市民过来给你“拿拿龙”。
这次迎战奥密克戎,天津更是“嘴上松、脚下忙”。
各类信息公布得清清楚楚,各项工作安置得明明白白。为了摸清底数,安排大筛查,要求市民“相对静止”,同时调配物资,告诉大家不要慌,菜不涨价、粮油管够;给重症病人和孕产妇及时开出了绿色通道,封控区已经有宝宝出生,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新生的喜悦;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为了方便全城大筛,暂时取消了尾号限行,展示了高超的精细治理艺术。
00:59
天津“封控区宝宝”顺利出生
快板打得乐呵松快,市民情绪也不紧张,天津的抗疫真的就不难么。
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传播轨迹,难!
一天一夜完成近1000万人的核酸筛查,很难!
赶上腊月却要把归家心切的人们“按在”原地,难上加难!
但再难,也办下来了,因为从政府到市民,从“正规军”到志愿者,没有一处出bug,没有一人掉链子,没有一环跟不上。
有个细节让人非常动容。因思维缜密、专业过硬走红的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这次依然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挑大梁,直播中,有网友留言问:“福尔摩斯颖的脸颊怎么这么红”,下面有人回复:“一看就是在外面冻久了冻透了,口罩又勒得紧,进屋温度升高才红成这样”。
这也是天津的现在的表情,寒流和暖流同时包裹,依旧面色红润,从不拉着脸,也不皱着眉。“不就是病毒吗,您以为我们歇了?乐乐呵呵、扎扎实实,我们能坚持能战斗,还能打着快板叫大家下来做核儿酸呢”。
天津啊,市井在皮,刚气在骨,静气在心,真是座让人尊重的城市。
来源:央广网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