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映道——童中焘中国画笔墨传习展”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举行。展览以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童中焘的求学经历、笔墨研习、山水探索为内容,深入展现童中焘60多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和对“笔墨”的实践与思考。
本次展览分“求学之路”、“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位先生”、“笔墨之道”、“拓境扬道”四个板块,共展出了童中焘包括《雁荡小龙湫 》《天目瑞雪》《山水间》《秋色嶙峋》等在内的历年精品70多件,是他从艺60多年来在“笔墨”探索上的第一次全面、完整的展示。
童中焘出生于 1939 年,196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曾为陆俨少先生助教,后任中国画系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童中焘长年践行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本次展览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展示,也是对其“笔墨”研究理论的梳理。
在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理解、研究、继承和开拓上,童中焘有着深刻的见解,并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回答了中国画画什么、如何画的问题。他认为,“笔墨”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最大特点。中国画的用笔是对“人性的抽象”,中国画创作是一个融合内外的整体境界,是集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素养的综合展现。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潘天寿等老先生的作品30件。在童中焘的求学、任教过程中,潘天寿、顾坤伯、陆俨少等老先生们的教诲让他在艺术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画学习的有序传承。从承袭先辈到超越创新,童中焘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对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童中焘认为,中国画史也是笔墨发展史,正如本次展览以“映道”为题,想展现的就是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之道、开拓创新之道。
转载:央视网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范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