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如巷张家老宅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经纬,比如胡同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在苏州,就是小巷。江南的灵秀之姿、雅致之美和清幽之气无不在寻常巷陌中展露无遗,又深藏不露。今天我们对江南文化的追索,也离不开这些小巷里的人、物和掌故。
苏州九如巷,便是这次展览的起点。
“九如”之名,源于《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中连用九个“如”字,含有祝贺福寿延绵之意。九如巷三号,为近现代教育家张冀牖故居。他的祖父是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的清代著名淮军将领张树声。在辛亥革命后的动荡时局中,张冀牖受近代新思潮的影响,从合肥传统仕宦大家庭中“出走”,辗转迁徙至“开化早,文明隆”的苏州。他毕生致力于新式教育,创办了乐益女中,在苏州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而他延聘的侯绍裘、叶天底、张闻天等青年教师,在校内成立了苏州第一个中共独立支部,播下了苏州革命的红色火种。张冀牖的儿女——张家十姐弟,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也是个个风致楚楚、文质彬彬,在现代文化史上声名颇著。其中张家四姐妹更是大名鼎鼎的民国闺秀,她们浪漫的爱情故事,已经成为不朽的文坛佳话。九如巷里不仅刻印着张家十姐弟成长生活的珍贵记忆,也记录着他们与名士鸿儒交往的雪泥鸿爪。因为这个传奇家族,九如巷逐渐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碰撞交融之地,成为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者。
▲ 张冀牖与四姐妹合影,苏州九如巷,20世纪30年代(左上:张元和;左下:张充和;中:张冀牖;右上:张兆和;右下:张允和)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张氏家族往来信件、照片、手稿等文物史料数百件,大部分正是来自“最后的守井人”张寰和先生的珍藏。他是沈从文笔下亲切的“张家小五哥”,在抗战胜利后的家庭会议中,他被委任留守九如巷张家老宅,并经营父亲的遗业乐益女中。这些展品就如一块块历史拼图,一点点还原出张氏家族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始终如一的斯文家风。也正是这一脉如水斯文,让这个家族始终紧紧相依,度过战乱劫难与人生困境。而从重建紫阳书院至兴办乐益女中,从主持曲社活动至推动昆曲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还有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建立、五卅路的修筑……我们又可以看出一个家族是如何代代相承,行善举、兴文化、扬正气,深爱着这一方热土,犹如运河之水,润泽着江南的精神气质和厚重底蕴。
▲ 《肥西张公荫穀后裔谱资料汇编》张旭和等编(2005年)
▲ 张寰和日记(1975年)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我们希望借此展览,为广大读者朋友打开另一个视角,从一个传奇家族的百年风华中汲取人文力量,也于寻常巷陌间感受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
苏州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名门望族 系出庐州
九如巷张氏原籍安徽合肥,该家族的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等人,在晚清的战乱中,带领淮军南征北战,张氏家族也一跃而成为淮上名门望族。张树声曾任江苏巡抚,在苏州期间,他重建沧浪亭、紫阳书院,浚治太湖水利,兴修桥梁,写下了张氏家族和苏州最初的缘分。数十年后,张树声后人张冀牖辗转迁居苏州九如巷三号,在此开启了张氏家族新的传奇。
芝兰玉树 叶叶交辉
张冀牖一生抚育四女六子,均学有所长,堪称一门风雅。张氏四姐妹秀外慧中,气度非凡,长女元和,嫁昆曲传字辈艺术家顾传玠;次女允和,嫁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嫁作家沈从文;四女充和,嫁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她们优雅浪漫的人生阅历,至今令人追慕。张氏六兄弟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也毫不逊色,在文史、音乐、植物、教育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 沈从文、张寰和在苏州西园合影
▲ 张兆和与张寰和在中共独立支部纪念碑前合影
名士鸿儒 风雅荟萃
张氏家族成员交游颇广,蔡元培、胡适、俞平伯、姜亮夫、巴金、匡亚明、钱仲联、卞之琳、钟开莱、叶至善、倪海曙、范用等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耳熟能详的大师巨匠,均和张氏家族成员有过直接往来。他们或鸿雁传书,或登门拜访,字里行间之内,泛黄影像之中,铭记的不仅仅是他们和张氏家族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 姜亮夫致张寰和信札(1989年1月9日)
▲ 胡适致张充和、傅汉思手书字迹
教育新风 花开乐益
张冀牖热心教育,崇尚风雅,其捐资主办的乐益女中存在三十五年之久,其开放包容的学风、关注底层学子的教育理念,成为推动当时苏州教育改革的新风。乐益女中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在旧报刊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正值芳华的女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她们或在上缝纫、园艺、刺绣等课,或在进行远足、游艺等活动,还有英姿飒爽的运动风采。“宅校斯土,讲肄弦咏,多士乐雍融。愿吾同校,益人益己,与世进大同。”乐益女中的校歌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 乐益女中校门
独立支部 红色初心
乐益女中注重爱国教育,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后,停课十天,并义演募捐,全校师生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中。此年9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应运而生,这是苏州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独立支部成立时虽然只有乐益女中的老师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三人,但却像一颗炽热的火种,在苏州大地上燃起改变历史的革命火焰。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乐益女中的校园里,先驱者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理想,书写了苏州党史最初的篇章。
存亡继绝 功在吴歈
昆曲是风雅江南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定居苏州后,张氏家族对昆曲的热爱堪称超乎寻常。张冀牖夫妇及其子女不但请人到家中教唱,还将昆曲引入了乐益女中校园,甚至长女张元和及长子张宗和的婚姻都是因昆曲而结缘。张充和在海外的昆曲传播、张允和在北京组织的昆研社、张定和参与的昆曲《十五贯》等,均有力地推动了昆曲的发展。
▲ 昆曲《惊梦》剧照,张元和饰柳梦梅 张充和饰杜丽娘(美国康涅狄格州)
▲ 《张元和饰演杜丽娘身段影集》,刘邦瑞摄(1999年),张元和捐赠苏州图书馆
特辑:苏沪印记
张氏家族在上世纪初,先迁于上海,后定居于苏州,在此后的岁月中,和苏州、上海两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写了丰富多彩的苏沪双城记。苏州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之间,留下了张氏家族成员的诸多笑语欢颜,九如巷三号至今仍居住着张氏后人,继续着家族新的历史。上海是张氏家族成员的另一个主场,他们在此求学、创业、会友,乃至演出、结婚,足迹遍及沪上,上海也见证着张氏家族成员的努力和成长。
▲ 张元和《感言》手稿(1965年)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6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苏州相城区广济北路2383号
苏州第二图书馆博约堂(北区四楼展厅)
主办单位:苏州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合作单位:中国昆曲博物馆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