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吴亦凡的诸多传闻,不能止于吃瓜。
如果说多年来的多起绯闻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这起舆论风波牵出的刑事犯罪问题理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若举报属实,则吴亦凡构成犯罪,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若举报不属实,则举报者构成造谣,严重侵害吴亦凡的名誉和经济利益。
公众的神经、法律的底线已经触及,无论“决战”谁赢谁输,一定有人为此承担责任。事到如今,众目睽睽,谁都逃不掉。
诚然,明星们很会“玩”。2018年,吴亦凡与虎扑的唱功纠纷也曾撕裂舆论场,而这起事件以一首新歌魔幻地告一段落。近年来,明星们劈腿出轨、未婚生育、私生活混乱的新闻更是频上热搜,刷新公众的认知下限,但许多事件不了了之,涉事明星依然“精致”地活跃在公众视野内。
同样,网红们也“很溜”:故事能瞎编,聊天记录能伪造,图片能PS,甚至录音也能定制。为了蹿红,为了流量,有些人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不惜一切代价。就算被人拆穿,抑或事件反转,网络碰瓷者仍然不亏,因为她们并没有太多可以失去。
然而法律不是儿戏。当举报人列出“未成年人”“灌醉”“发生关系”这些关键词时,事件已经超出娱乐圈和网红圈,升级到了法律层面。法律讲求举证,而非煽情。纵使“微博升堂”千万遍,有关部门也必须在取得确凿证据的前提下采取行动;即便当事人立下毒誓“自己进监狱”,但监狱岂是想进就进、想走就走?
眼下,既然双方都表达了对簿公堂的强烈意愿,那么现在应该做的不是煽动舆论进一步对立,而是保存相关材料、上交有关部门,让法律来撕开色狼身上的羊皮或小丑脸上的画皮。
真相是很残酷的。因为无论是举报人三番五次极限施压,看似赌上一切筹码,还是吴亦凡一反常态地公然暴怒,将经营多年的高冷人设搁置一边,我们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个人正在撒谎,企图打着法律的幌子以舆论武器压倒对手。我们也可以肯定,这个人或这两个人的目的不会得逞,因为操纵舆论、挑唆公众的人,终将在真相大白之日被法律制裁、被流量淹没、被行业封杀。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